注意!
您正在以舊網站格式來檢視消息項。在一些瀏覽器版本中可能會有顯示上的問題。

關閉

阿紐特戰車會戰:二次世界大戰首次戰車大會戰

歷史專題
其它語言: en

各位車長們,

  阿紐特戰車會戰堪稱是二次世界大戰首次戰車大會戰,這場會戰發生的背景為何?最後由哪一國勝出?這場會戰在戰術及戰略上有什麼意義?就讓我們來深入了解吧!

 

阿紐特戰車會戰:二次世界大戰首次戰車大會戰

  194051214日,德意志國防軍第 XVI 摩托化軍所屬裝甲第 3、第 師,在比利時阿紐特(Hannut)地區與法國騎兵軍第 1、第 輕機械化師,展開了一場史無前例的裝甲兵力撞擊,是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首場大規模的戰車會戰,一共 1200 輛德法各式戰車參與了這場鋼鐵衝撞。

西線戰役期間德國裝甲部隊的主戰車 III 號戰車,裝備 3.7cm 戰車砲,面對西方聯軍厚重裝甲的各式戰車,打得非常辛苦。僅由於 III 號戰車在古德林的規劃下,採用火力、機動力、防護力平衡編組的模式設計,而能在總體性能上佔得優勢,此即西線戰役德軍裝甲部隊最後克敵致勝的關鍵。

  先是1940510日,西線德軍發動「黃色案」(Fall Gelb),以 集團軍克萊斯特裝甲兵團(Panzergruppe Kleist)為主力,穿越比利時/盧森堡被喻為「無法通過的」阿登森林,準備由此進入北法,然後往英倫海峽突進。在此同時,北面的 集團軍則同步開進比利時,作為正面接敵之兵團,用以壓迫、拘束英法聯軍的主力於比利時、北法一帶,以利 集團軍克萊斯特裝甲兵團的敵後突進發生效用,大膽顛倒正面,此時克萊斯特裝甲兵團將作為槌頭,集團軍則為鐵鉆,一舉擊碎聯軍野戰軍主力。

  為了增加正面接敵的 集團軍的衝擊力,德國陸軍總部在 集團軍戰鬥序列下,配置了一個軍級裝甲部隊,那就是由霍普納將軍(Gen. Erich Hoepner)所指揮的摩托化第 XVI 軍,下轄裝甲兵第 師、裝甲兵第 師,總兵力共約 620 輛各式戰車:498 輛 號、II 號戰車,73 輛 III 號戰車,以及 52 輛 IV 號戰車。

德軍的 IV 號戰車 型。IV 號戰車在本時期仍然擔負著火力支援 III 號戰車的角色,其短倍徑的 7.5cmL/24 戰車砲,砲口初速過低,僅在射擊錐孔裝藥彈時,始具備反裝甲能力。

  面對著西線德軍的入侵大軍,以法軍與英國遠征軍(British Expeditionary Force)為主力的聯軍兵團,其指揮官視阿登森林為「不可通過」的地障,故預期德軍仍將循一次世界大戰時的老路,由北邊比利時方面以開進北法。由於比利時此時嚴守中立,聯軍部隊無法先期在比利時/德國邊境佈防,只能坐待德軍先行採取行動。在聯軍的作戰想定中,聯軍在德軍一越過比德邊境之後,即開過比法邊境,推進至比利時境內的戴爾河(Dyle)佈防,以構成一連續戰線拒止德軍的繼續推進,蓋此時期的聯軍主流的軍事準則(Military Doctrine),仍視延續自一次大戰時期的靜態線性防禦為支配戰爭形貌的戰法,聯軍將倚仗堅強設防的固定連續防線來打擊德軍。

法國陸軍輕機械化第 師胸甲騎兵第 團所屬哈曲奇斯 H38 輕戰車,進行野外操演。法軍將騎兵機械化作為裝甲部隊的主要發展方向之一,其 個輕機械化師裝備精良,人員素質高,開戰時做為聯軍的先頭率先進入比利時,以替聯軍主力爭取至大的時間佈防戴爾河防線。圖中可以看到指揮官使用手旗由砲塔中伸出,向所轄各戰車傳達訊息。

  然而在聯軍野戰軍主力開進比利時,至布置完成戴爾防線的這段期間,該如何阻擋、拒止德國大軍的推進,爭取到必要的時間讓聯軍得以進入設防完好的防線,這就是法國騎兵軍的任務了。法國騎兵軍(Corps de Cavalerie)為一支完全機械化的勁旅,下轄第 2、第 輕機械化師,輕機械化師(Division Légère Mécanique)為法國陸軍以當代機械化載具為法國擁有威名傳統的騎兵進行現代化的建軍規畫,這兩個師實相當於現代意義的裝甲師,具有 600 輛各式戰甲車,在1940512日當時,法國騎兵軍共有 239 輛索米亞 S35 戰車、172 輛 H35 戰車、66 輛 AMR35 戰車,以及 90 輛潘哈德(Panhard178 裝甲偵察車。

  開戰之後,法國騎兵軍在軍長皮猶將軍的指揮下,開進入比利時,前往具有戰略重要性的詹布羅缺口(la trouèe de Gembloux),兩個輕機械化師將前推至掩護該缺口的以阿紐特村為中心的戰場,法國騎兵軍即將在此佈防。此時德軍作為 集團軍先鋒的摩托化第 XVI 軍,在排除了荷蘭軍與比利時軍的抵抗後,正向詹布羅缺口正面漸次接近中,一場驚天動地的戰車大會戰,即將爆發。

阿紐特戰車會戰第一天,德軍裝甲兵第 師戰車第 35 團各式戰車,正展開成寬錐(Breitkeil)攻擊隊形之中。畫面中可以看到有 號、II 號、III 號戰車。相對於法國騎兵軍分散配備戰車,德軍則將所有戰車集結成一個大方陣,構成強有力的鐵拳,擊碎任何企圖阻擋他們的敵人。

  法國騎兵軍的輕機械化師各戰車部隊,依照其裝甲戰術準則,以及其所賦予的使命,正分散配置於以阿紐特村為中心,地赫勒蒙-宇依(Dirlemont - Huy)一線的廣大正面,機械化第 師位於第赫勒蒙至阿紐特一線,而機械化第 師則位於阿紐特至宇伊一線;此時德國裝甲兵第 3、第 師則兩師並列,裝 師在左,正正朝向法軍兩個師的接合部衝擊而來。

  512日晨,德軍裝甲部隊排列成大規模錐形(Keil)隊形,向前開出接敵,當即於阿紐特村周邊一帶與法國騎兵軍戰車接觸,各處皆爆發了激烈的戰鬥。在法軍裝甲騎兵的頑強抵抗下,本日的戰鬥以德軍突進受阻告終。第二日,德軍再興攻勢,摩托化第 XVI 軍軍長霍普納將軍,這一次徹底集中重點(Schwerpunkt),將攻擊控制於窄正面上進行,由於法國騎兵軍兩個師的戰車均平均佈置在戰場上,致使遭到德軍攻擊正面上的輕機械化第 師承受極重的壓力,法軍將領墨守成規,竟坐視友軍遭受攻擊而未能予以援助;加上德國空軍佔有戰場空優,德國摩托化第 XVI 軍終於突破了法國騎兵軍在第赫勒蒙-阿紐特-宇伊一線防禦正面。法國騎兵軍軍長皮猶將軍遂下令麾下兩個輕機械化師,連夜撤往貝赫維茲(Perwez)一線繼續防守,德軍裝甲師跟蹤推進,但於次日在該線上遭到阻擋。轟轟烈烈的阿紐特戰車會戰就此告一段落。

在戰場上遭到擊毀,被乘員遺棄的法軍索米亞 S35 騎兵戰車。該款戰車性能優良,尤其是裝甲質地良好,防護力相當卓越。阿紐特戰車會戰當時,法軍成功遲滯了德軍裝甲師的突進,然而由於未能掌握戰場,眾多遭到擊毀但仍可修復的戰車,因此而無法重新修復。

  德軍裝甲部隊的損失極重。本時期德國裝甲師雖然仍維持大編制(2 旅 團制),但主要車種還是輕武裝的 號、II 號戰車為多,作為主戰車的 III 號戰車 型數量有限,且主砲仍是 3.7cm KwK L/45,面對法軍索米亞 S35、哈曲奇斯 H35 戰車正面堅厚的裝甲時,打得非常吃力;僅有裝備 7.5cm 主砲的 IV 號戰車,尚可與法軍戰車一搏。因此,德軍戰車乘員非得發揮極大的個人決心與勇氣,運用迂迴敵軍戰車側背,攻擊其側後裝甲薄弱處,始能克制之。在戰術性能上的劣勢,造成了德軍戰車極重的損失。總計 160 輛遭到法軍戰車擊毀,不過由於德軍最後掌握了戰場,大量受損戰車能夠獲得修復,最後總損失僅為 49 輛。法國騎兵軍則有 121 輛戰車損毀。

  阿紐特戰車會戰,可以算是德國與法國裝甲兵運用準則的一次正式較量。無論是戰車設計理念,還是裝甲部隊編組與戰法。德軍裝甲部隊的主力 III 號戰車、IV 號戰車,在裝甲兵之父古德林將軍的規劃下,採取火力、機動力、防護力平衡編組的配置,並著重在戰車遠距離推進的能力,致使德軍戰車具備遂行德軍閃擊戰的條件;而 位乘員的組合,更能減少反應時間,增加服勤時間,提升了戰車接戰的效能。而法軍則著重於戰車防護力上,相對地不強調機動,適宜於靜態防禦,是以儘管其厚重的裝甲讓德軍裝甲兵吃足了苦頭,但最後仍敗在德軍主動積極的機動發揚之上。在本次會戰中損失的 30 輛 S35 戰車,有若干是因燃料耗盡而被乘員所放棄,作戰半徑的不足,乃法軍戰車的一大弱點。

一輛涉入沼澤池塘的法軍雷諾 R35 輕戰車,它是以擔任騎兵任務為核心所開發的輕戰車。法軍偏好車長單人操作的砲塔,造成車長的工作繁複,而無法兼顧戰場全面狀況的掌握。

  法國騎兵軍為法軍主要的機械化打擊兵力,受限於騎兵所執行之任務需求,作戰時法軍輕機械化師均將戰車平均打散部署於戰場上,而未能如德軍一般集中運用,形成重點,以致無法獲致戰場上的決定性,反而容易遭致逐次消耗的命運。本次阿紐特戰車會戰,法軍騎兵軍雖浴血奮戰,最後仍遭德軍摩托化 XVI 軍突破,就是肇因於此。不過,若以法國騎兵軍本次的任務而言,事實上是圓滿達成了,德軍摩托化第 XVI 軍確實被阻在詹布羅缺口至少 天的時間推進不得,使得聯軍主力能夠從容在戴爾河上佈防。然而同一時間,南面阿登森林的克萊斯特裝甲兵團,卻悄悄開進入森林密布的多山地形中,即將發展成西線戰役中,真正對聯軍威脅最大、最致命的閃擊突進。

(文、圖:老戰友工作室提供)


延伸閱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