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
您正在以舊網站格式來檢視消息項。在一些瀏覽器版本中可能會有顯示上的問題。

關閉

歷史上的今天:八二三砲戰

各位車長們!

  1958823日下午6時許,位於中國大陸西南沿海的金門小島,爆發了長達兩個月餘驚天動地的戰爭,史稱第二次台海危機,台灣方面稱「八二三台海戰役」,對岸則以「砲擊金門」稱呼之,現在就來回顧一下這場五十多年前發生的驚天動地戰役吧!

 

戰雲密布

  八二三砲戰為國共內戰的延續,但在1950年韓戰爆發以後,也和當前世界東西冷戰對抗的架構重合。尤其是1955年中華民國政府和華府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Sino-America mutual defense treaty),位於大陸東南沿海的金門島,頓時成為世界反共陣營的最前哨據點。1953年和美國在朝鮮半島打成平手的毛澤東,在史達林去世後蠢蠢欲動,此時中共在蘇聯的援助下,已完成其第一個五年計畫,國力有了大幅的增長,毛澤東志得意滿,伺機挑戰美國以坐上共產陣營共主的寶座,金門即成為其下手的最好著力點,於是便爆發了轟轟烈烈的八二三台海戰役。

 

砲擊開始!

  1958823日下午6時許,中共針對金門島各主要軍事目標,以大規模砲兵展開急襲射擊,頓時間全島陷入一片火海煙硝。金門防衛司令部人員正聚集於太武山翠谷水上餐廳準備用餐,突遭密擊落彈襲擊,傷亡慘重。金防部 位副司令遭到落彈擊中,全部陣亡。副司令趙家襄中將腿被炸斷,送往醫院時已無生命跡象;陸軍副司令吉星文,周身被破片所傷,就醫搶救動手術時尚能抽菸與談話,但隔日晨因腹膜炎宣告不治。最慘的是空軍副司令章傑,遭砲彈直擊,僅餘一塊頭骨。所幸當日國防部長俞大維在金門視導,偕司令官胡璉正參加與美軍顧問團金門小組的餐敘,適得以錯過共軍砲擊,幸免於難。

砲戰前夕,國防部長俞大維(中)前往金門視導,陷入砲戰首日的風暴之中。圖為俞部長與金防部第10軍軍長張國英將軍(左)。 

  823日這天,共軍集中廈門、煙墩山、蓮嶝、圍頭等地共軍火砲 340 餘門,同時間以奇襲之勢,向金門作全面射擊,共軍砲兵瞄準金防部、各指揮所、砲兵陣地、觀測所、機場,猛烈轟擊,歷時 150 分鐘不間斷,落彈近5萬餘發。金門守軍可以說遭到完全的奇襲。島上所有活動皆遭斷絕,而各級指揮部與各單位之間的通信完全中斷,一時間內,金門陷入一片大亂。前述之太武山翠谷水上餐廳,一直以為是廈門圍頭共軍火砲射程之死角,此次首次為共軍砲火擊中,故而傷亡慘重,竟一次報銷 員副司令。總計金防部在共軍 個砲兵營 72 門砲 15 分鐘的密集攻擊下,受彈 千多發!

  金門守軍頓時間陷入在共軍的激烈密集的砲火之下。鑒於此前金防部司令胡璉頒布「飛鳳令」,下令各單位在未奉金防部命令之前,不得向對岸擅自射擊。但此次共軍砲擊異常猛烈,擔任反砲戰之各砲兵營指揮官,見狀況越發不利,而和上級之聯繫完全中斷,仍有少數砲兵營營長如砲兵第692營魯鳳三營長獨斷決心,單機立斷毅然下令屬下砲兵即刻發砲回擊。於是在金門遭到炮擊的短時間內,692 營所屬之 M2 155 加砲與營裝甲砲兵連之 M36 裝備之 90mm 戰車砲,即發射出了國軍方面的第一批反擊火砲!

  左:位於水泥掩體中的國軍重砲;右:金門反砲戰部隊對對岸共軍目標實施砲擊,爆炸煙硝漫天之實景。

  據傳當金門遭到砲擊之初,料羅灣外海的美國軍艦,觀察到大小金全島均壟罩在猛烈的火海煙硝之中,艦上美軍料想情勢不妙,凶多吉少,即發電向金防部詢問:「你們可安好?」

  幾分鐘後,金防部尚未回應,卻又接到美艦的第二電:

  「不必回覆,我們已見到貴軍反擊的砲彈,長虹破空,落至彼岸,英雄戰友們,引以為榮!」

  823日共軍的大規模砲擊持續約 小時 30 分鐘,根據國軍統計,共軍共射擊 57,533 發各式砲彈,國軍則回擊 3,633 發砲彈;而美軍方面的紀錄則是共軍射擊 40,000 發砲彈,國軍回擊 52,000 發砲彈。首日國軍傷亡人數為 400 餘人,惟內中包含 員副司令官,其中吉星文將軍為民國26年北平七七盧溝橋事變的守軍團長,21年後殉國於金門前線。

  第二天,共軍又在下午6時許對金門展開砲擊,由於有了前一天慘痛的經驗教訓,且對共軍砲擊有了預警,本日國軍方面有所準備,金防部已擬定好了反砲戰計畫,由火力協調中心(OCC)統一指揮反砲戰部隊 個營暨一個連共 112 門火砲實施反擊,採「重點集火,分區制壓」。本日國軍砲兵即獲有較大的戰果。金門國軍在前任司令官劉安祺上將的主持下,已完成將全島軍事據點工事全面地下化。是以823日儘管金門處在共軍猛烈砲火轟擊下,仍有若干損失與傷亡,但整體防務大致上運作無礙,故我砲兵遂可在24日實施了有計畫的反砲戰行動。我軍砲兵使用 M1 155 榴彈砲、M2 155 加農砲等砲種,位於鋼骨水泥構成的堅固地下掩體內,對著廈門、大小嶝島的共軍砲陣地實施精準射擊,一方面保存了作戰的有生力量,一方面展現了精湛的射擊能力,

  另一方面,此時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係接受到蘇聯陸軍的陸戰準則訓練,使用蘇聯陸軍的武器裝具,將火砲視為陸戰中的決定性兵種。其按照蘇聯陸軍的使用準則,火砲之射擊係位於開放之砲陣地上,而掩體的作用僅作為儲放裝備之用,在這種狀況下,共軍砲兵很可能在國軍的反砲戰作為中受到不小的損傷;加以實施兩次的大規模長時間射擊,消耗儲備的彈藥過多,因之,在接下來的兩日間,共軍的砲兵射擊規模明顯減輕許多。一總而言,共軍對金門的砲擊迄未能達成其所預期的效果,不但金門國軍保存完好,甚且金門砲兵還能實施有效的反擊;而國軍金門守軍的擊滅,乃是共軍實施登島作戰的前提條件。如此一來,毛澤東只好將對金門的大規模軍事行動,轉而為長時期的圍困與封鎖,企圖利用圍困國軍 10 萬大軍於金門之上,作為與美國進行政治談判的籌碼,進而獲取政治上的戰略利益。

金門尚義機場為共軍砲擊的首要目標之一,一架 C-46 壟罩在共軍猛烈砲火中。 

 

海上爭鋒

  毛澤東的圍困金門的企圖,除了大規模的砲擊之外,就是以其新建立的解放軍海軍,派遣魚雷快艇與砲艇,實施海上游擊戰,截斷金門與外界的海上聯繫,使金門守軍逐漸枯竭而死。早在823日砲擊展開的次日夜,共軍海軍即出動對金門料羅灣海域的國艦與船隻實施攻擊,史稱「八二四海戰」。

  824日當時,在料羅灣停泊的船艦,有軍租商船台生輪,海軍運補之戰車登陸艦 LST-201 中海艦(艦長鄭本基少校),以及中型登陸艦 LSM-247 美頌艦(艦長熊秉誠)等船艦,其中台生輪事實上也是汰除之戰車登陸艦所改裝之民用船隻。為了掩護這些運補船支,海軍南巡支隊之 42 號維源艦、104 號沱江艦、108 號湘江艦 艦,由支隊長姚道義上校親自坐鎮維源艦指揮,正位於北碇東南海面巡弋,屏障料羅灣國艦之安全。

  由於偵測到國艦在料羅灣海域的活動,中共為了實施「小封鎖」,即派遣由政委劉春志、大隊參謀長張逸民所指揮的魚雷快艇隊,前往襲擊國軍艦艇。根據國軍方面的紀載,首次接觸發生於24日夜19時15分左右,南巡支隊的 艦艇與共軍魚雷艇爆發對戰,接下來三個半小時之內,國艦與共艇共發生了 次的接戰,其中第二次接戰,共軍魚雷艇發射的魚雷命中台生輪,並重創 LST-201 中海艦。台生輪隨即沉沒,中海艦則是艦艉遭 200 公斤炸藥之 20 吋音響導引魚雷命中,炸出一個 10 輪軍卡大小的破洞,當即陣亡 人,重傷 12 人,鄭本基艦長本人左眼遭破片所傷。幸賴艦上官兵及時堵漏,損害管制得宜,中海艦之損失不致擴大,惟中海艦已陷入無法運動之境。

  此時中海艦與共軍圍攻之快速機動艦艇激烈交火,中海艦以 40 機砲射擊,共艇則以 14.5mm 雙聯裝機槍還擊,行真真實實的海上拚刺刀。值此危機時刻,海軍 LSM-247 美頌艦適時來援,雙艦以艦上機槍與機砲構成聯合火力,擊退了一次又一次的共艇攻擊。最後南巡支隊維源、沱江、湘江趕抵增援,情勢始轉危為安。

  八二四海戰,國軍損失一艘軍租商船台生號,戰車登陸艦中海號艦艉受損,國軍宣稱擊沉中共魚雷艇 艘,擊傷 艘。中共資料則宣稱僅兩艘魚雷快艇在戰鬥中損失。

  八二四海戰過後,共軍繼續對金門實施砲擊一個星期,仍未能產生決定性的影響。毛澤東鑒於砲擊行動的無效,而八二四海戰獲致了成果,遂決心將重心移往海上,利用共軍快艇以執行封鎖的任務。

  91日夜,為了要輸送滯留澎湖的駐金官兵以及中外記者團,由南巡支隊 PF-42 維源艦(南區支隊長姚道義上校旗艦,艦長陳連生少校)、104 號沱江艦(劉溢川少校)、123 號柳江艦(李仕材少校),護衛 LSM-249 美堅艦(徐明光上尉)於料羅灣上海。104 號沱江艦另擔負運送「重要公文」的使命。

九二海戰中與共軍砲艇浴血廝殺的海軍104號沱江艦,該艦前身為美軍450噸級岸巡驅潛艦PC-1247。 

  共軍已經透過海軍雷達偵知國軍艦隊的行蹤,即派遣魚雷艇第1大隊、巡邏艇第 31 大隊,前往阻擊國軍艦艇,目標:擊沉國艦美堅艦。共軍陸基雷達指揮所錯將脫離艦隊前往料羅灣運送人員的 LSM-249 美堅艦,誤判為國艦維源艦,而下令共軍艇隊避開,卻一頭撞上戰力堅強的國艦群,於是爆發了慘烈的「九二海戰」。

  由於 104 號沱江艦為了下卸所載之「重要公文」,與南巡支隊維源、柳江兩艦脫離,單獨行動;後者正掩護美堅艦之下載。共軍的混合艇隊即衝向這兩支國軍艦艇。維源艦、柳江艦首先接敵,與共艇展開激戰。另一邊,單艦行駛的 104 沱江艦,亦陷入了另一股共艇的包圍,時為920時40分

  沱江以單艦之姿,迎戰數波共艇的圍攻,在雙方距離 8,000 碼時,沱江即以艦上 吋砲與 40 砲展開射擊,混戰中擊毀共艇若干,及至雙方距離拉近至 760 碼,共軍 75 噸級高速砲艇亦以其雙聯裝 37 公釐砲還擊,即刻,沱江艦以沖入共艇陣中,雙方展開真真實實的海上拚刺刀。

  沱江艦遭到共軍高速砲艇的圍攻,陷入極端不利之境,共軍砲艇快速機動,其雙聯裝 37 公厘砲射速驚人,沱江艦中彈累累,人員傷亡續出。沱江艦在水線上方遭擊開一個大洞,海水灌入,無線電及桅桿旗繩均告折斷,而共軍 75 噸大型砲艇兩艘遭到擊沉,重傷另外兩艘。由於艦體受創嚴重,人員死傷頗重,沱江艦長劉溢川少校曾企圖衝撞共艇,與敵同歸於盡。可惜因艦身浸水過多,速率銳減,而為共艇閃避。但共軍砲艇上人員亦傷亡殆盡。

  總計九二海戰,國軍宣稱擊沉共軍 P-4 型魚雷快艇或 50 噸級砲艇等 艘,大型 75 噸高速巡邏砲艇 艘,擊傷 艘。國軍沱江艦中彈 70 餘處,陣亡 11 員,傷 20 員。負創嚴重的沱江艦,由友艦拖帶返回澎湖馬公。後沱江艦在美軍顧問的建議下,將可用機件拆修同級之資江艦、北江艦,光榮除役。

各位車長們,《戰艦世界》泛亞洲科技樹 8 階驅逐艦洛陽號也曾經在八二三砲戰期間捍衛台海喔!想要了解洛陽號的故事可以參考這裡

中美聯合

  九二海戰雖以國軍勝利告終,但已經顯示出共軍欲由海上對金門進行封鎖的積極企圖。同時間,中共宣布 12 浬為領海,測試華府的反應。為了打破中共對金門封鎖的企圖,美國第七艦隊與國軍海軍策劃了一連串的海軍聯合作戰,首批以「閃電計畫」為代字,由美艦護衛國艦至金門外海,接著由國艦執行搶灘任務。「閃電計畫」第一梯次,於97日首度實施。在美軍海空掩護下,海軍 LSM 美平、美頌艦於11時於料羅灣搶灘,下卸軍品 279 噸,郵包 16 包,人員 124 員。

  同時間,空軍亦策畫「中屏計畫」,由空軍 C-46C-47 運輸機,裝載軍品於金門機場實施空投。藉由海空運補行動,以打破共軍對金門的封鎖。

  海軍「閃電計畫」爾後實施了 個梯次,成效卓著,其中在「閃電計畫」第二梯次期間,海軍 LSM 美樂艦不幸遭共軍砲擊而損失。為了提高海軍搶灘運補之效能,海軍於916日成立 65 特遣部隊,由兩棲部隊司令馮啟聰擔任指揮官,全權負責運補金門之任務。今後運補將改採新的措施,也就是以兩棲登陸戰車 LVT 實施突擊運補。這就是「鴻運計畫」。

  919日「鴻運計畫」首次實施,以 150 輛 LVT 分三梯次五路展開突擊運補。使用 LVT 實施運補的優點在於,LVT 裝載軍品可直接搶灘,然後以車自身的動力上岸直駛至指派之掩體,這時軍品始進行下卸。如此即可避免人員裝備暴露於灘頭上,徒增遭敵砲轟擊的危險。隔日,「鴻運計畫」第二梯次實施。

  在這段期間,雙方的砲戰仍然斷續展開著。為了增強金門反砲戰部隊之反擊力量,美方應允提供國軍 8 吋榴砲。為了盡快使金門守軍獲得 8 吋榴砲的增援,美方將調遣駐琉球美國海軍陸戰隊所使用之 M55 8 吋自走榴彈砲(沒錯,就是《戰車世界》裡美國 9 階自走砲)。而如何將 M55 自走榴彈砲送上金門,國軍與美方協商,擬定了「轟雷計畫」,以通用登陸艇裝載 8 吋榴砲 3 門,再由美軍船塢登陸艦載運,至料羅灣外海泛水下卸搶灘。「轟雷計畫」首次於9月18日實施。蔣中正總統親自飛往澎湖,督導「轟雷計畫」的航前作業,可見其對本計畫之重視程度。20日,「轟雷計畫」第二梯次實施,3 輛 M55 8 吋自走榴進行搶灘,過程中有一輛履帶斷裂,停擺於沙灘上,經搶修而得脫困。

  8 吋砲的到達,為金門反砲戰部隊添增了生力軍,儘管戰事已到後期,共軍對金門的封鎖已因中美的聯合海空行動失去效果,但 吋榴的抵達,確實是金門砲戰的一個轉捩點。不單是金門守軍實力實質的增強,也展示給中共看,美國對中華民國的支援力度還在升高。吋榴第一次使用於實戰,發生於926日。金門砲兵以 吋榴制壓共軍圍頭 G203 號目標,獲得相當卓越的戰果。

  左:鴻運計畫實施,LVT 裝載各式軍品實施突擊搶灘運補。圖示 LVT-4 在彈雨中向料羅灣挺進;右:緊急增援金門前線的美軍M55 8 吋自走榴砲,金門戰事緩和後,M55 自走榴漸次由牽引式 吋榴替換,所有 M55 均歸還美軍建制。


粉絲創作!M55 開砲!

  戰事發展至10月,對共軍而言,這場仗已經陷入惱人的僵局,既無法獲得決定性突破,又不能立即抽手。由於國軍陸海空軍的驍勇善戰,金門守軍士氣維持高昂,而美國支持援助中華民國的立場並未鬆動,毛澤東不得已於105日將對金門的戰略原則,調整為「打而不登,封而不死」,至此,金門砲戰已經失去實質意義了。隔日,中共國防部長彭德懷發表了毛澤東親筆完成的「告台灣同胞書」,算是中共方面所施放預備自金門砲戰抽手的訊號。此後戰事仍時斷時續的拖了 個星期,至1025日,毛共發表「再告台灣同胞書」,宣布至次日起,將實施「單打雙停」的政策,算是為八二三台海戰役畫下了一個句點。台海戰事即進入了下一個階段。

 

神鷹蔽空

  除了地面砲擊與海上衝突,國軍空軍與共軍空軍在沿海空域爆發了多起的戰機空中纏鬥,成為1950年代美蘇戰機與空中裝備的較量擂台。早在八二三以前,為了偵照大陸沿海共軍軍事設施與動態,國軍戰機即掩護偵察機在大陸東南沿海一帶活動。儘管美方嚴令國軍戰機絕對不得進入內陸,但當時國軍飛行員各個爭相尋求機會與米格機決戰,競當空戰英雄,於是空中纏鬥便不時發生。

  當時國軍空軍主要戰機形式為 F-86 軍刀機(F-86 Sabre),而中共則已經裝備蘇聯最新的 MiG-17F-86 軍刀機已相形落後,但是國軍飛行員則以高操的飛行技術彌補技術上的劣勢。

  國軍飛行員接受到美式的戰鬥機纏鬥訓練,講求飛行員特質與優勢之發揚,注重飛行員之飛行技術與纏鬥技巧。相對而言,共軍則受到蘇聯準則的影響,依賴嚴格的地面戰管,較不突出飛行員個人的特質。是以當時國軍飛行員在空戰纏鬥中佔有優勢,故而在台海空戰中屢創戰果。後期共軍欲彌補其先天體質上的劣勢,採用「機海戰術」,欲以數量優勢壓倒國軍戰機。惟本戰術實施之後發現,空戰的本質只能允許與國軍戰機機數對等的米格機與國機接戰,多餘的米格機僅能跟著陪飛,完全失去原設想的作用。

  八二三台海戰役當時,國軍與中共爆發了以下幾場空戰:

  • 八一四空戰:814日,空軍 聯隊第 大隊 架 F-86,與共軍航空兵第 16 師 46 團 架 MiG-17 遭遇,擊落共機兩架,國機一架返航時墜毀。
  • 八二五空戰:825日,空軍第 聯隊第五大隊 架 F-86 與 架 MiG-17 空戰,擊落共機兩架。
  • 九八空戰:98日,空軍第5大隊 12 架 F-86 掩護 RF-84 偵照汕頭共軍動態,於澄海上空遭共軍 12 架 MiG-17 攔截,當即擊落共機 架。
  • 九一八空戰:918日,空軍第 大隊 架 F-86 掩護「轟雷計畫」實施,與共機 架 MiG-17 遭遇,擊落共機 架。
  • 空軍第 11 大隊 18 架 F-86,內中有數架配掛美軍最新之響尾蛇空對空飛彈,分兩編隊掩護偵照溫州灣,共軍起飛 248 架次前往攔截,爆發激烈空戰。我 F-86 以響尾蛇飛彈擊落共機 架,另有 架為 F-86 以機砲擊落,戰果輝煌。此役乃世界空戰史上,空對空飛彈首次使用並擊落敵機之戰例。

左:Scramble!國軍飛行員接到起飛命令,奔向停機坪上的F-86軍刀機;右:F-86照相槍所拍攝到的共軍MiG-17遭擊落前的最後身影。

結語

  八二三台海戰役,為毛澤東主動挑起,欲爭奪共產世界霸主地位的一次嘗試,其以對金門國軍之軍事戰爭,行對美國之政治鬥爭。在美方與國府間密切協同支援之下,毛澤東的企圖遭到徹底地粉碎。這其中的關鍵,就在金門守軍的戰志與戰力。當金門砲戰初爆發之際,華府商討對華援助之相關事宜,就是以金門守軍的狀態為繼續討論的核心。由於接收到美軍顧問團金門小組的回報,確認了金門守軍的士氣高昂,並未有慌亂的表現,始有後續美方堅定的支援與協助源源到來。就這點而言,八二三戰役時的國軍,確實已經脫胎換骨為一支能遂行現代戰爭的勁旅。

位於金門的八二三炮戰勝利紀念碑 

(文、圖:老戰友工作室提供)


延伸閱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