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
您正在以舊網站格式來檢視消息項。在一些瀏覽器版本中可能會有顯示上的問題。

關閉

鐵鉻行動:仁川登陸戰

各位車長們!

  後天我們就要在電影院見面,一起欣賞最新的韓戰電影《代號:鐵鉻行動》,在這之前先來了解一下仁川登陸戰的來龍去脈吧!

鐵鉻行動:仁川登陸戰

釜山之圍

  1950625日,朝鮮人民軍越過 38 度線,侵入南韓,韓戰於焉爆發。當時南韓的武裝力量薄弱,根據評估,其實力僅等同於「警察力量」,遭到精銳的北韓人民軍的攻擊,很快就跨下來。據稱擔任北韓軍打前鋒的是前中共林彪第四野戰軍轄下,由朝鮮族人組成的 個戰鬥經驗豐富的精銳師,故其很快排除掉南韓部隊的阻擋,一路長驅直入。漢城於628日陷落。

  韓戰的爆發震驚了美國決策高層,美國總統杜魯門授權在朝鮮半島出動海空軍,並命令由華克將軍(General Walton Walker)指揮的第 軍團實施戰備,再派遣第 艦隊巡弋台灣海峽。由於當時美軍並無具有戰力的完整單位於南韓,緊急調派駐日本的步兵第 24 師的史密斯特遣隊(Task Force Smith)赴韓,並於75日首度與北韓軍遭遇。聯合國則在77日由安理會通過第 84 號決議,由會員國派兵在美國主持之聯合司令部下參戰;隔日,美國陸軍麥克阿瑟元帥(Douglas MacArthur)被任命為聯合國軍總司令。

  此時南韓部隊不斷敗退,北韓人民軍勢如破竹,美軍第一波增援的步兵第 24 師遭到擊破,南韓僅剩下最後的據點-朝鮮半島南端的釜山。幸而美軍騎兵第 師、步兵第 25 師已經進入南韓,執行了幾次成功的遲滯作戰,將北韓人民軍的攻勢進行了有效的阻擋。聯合國軍遂決心以釜山為中心,以美軍第 軍團為主力,組成環狀防線固守待援,北韓人民軍則進行強力圍攻中,情勢對聯合國軍而言仍是一片晦暗。

麥帥仁川登陸之議

  面對著北韓部隊洶湧的狂潮,聯合國軍為了要扭轉韓戰的戰局,開始構思如何顛覆戰局,反敗為勝的戰略。聯合國軍統帥麥克阿瑟提出了一項大膽且富創意的作戰構想,其欲投入新銳兵力在強大海上武力的掩護下,於距離漢城 15 哩的仁川實施兩棲突擊登陸。在仁川實施登陸,將可獲致無論在戰略上、心理上、政治上,以及軍事上的重大效益。在仁川的登陸行動,雖然遠離正在苦戰之釜山包圍據點,但其將一舉切斷在朝鮮半島南部作戰的北韓人民軍的總補給線,此舉將產生重大的效應。由於登陸地點貼近大韓民國首都漢城,對於迅速奪取漢城構成了良好的地位,一旦拿下漢城,則美軍與聯合國之政治威望與聲勢,勢必將為之大增。綜合上述,登陸仁川之議乃是一次相當卓越的戰略迂迴行動,加上可能帶給敵人戰略奇襲的巨大優勢,本次行動如順利成功,將可能給戰局帶來決定性翻轉之契機。

  然而此議卻遭受到了來自美軍內部的強大反對聲浪。反對意見竟來自美國戰略決策的層峰-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布萊德雷將軍(Omar Bradley),以及陸軍參謀長柯林斯將軍(Collins)。布萊德雷將軍乃一單純的陸軍將領,二次大戰時在西北歐率領美軍地面部隊作戰,其雖然具備一般美國專業軍人的本職學能,卻缺乏獨特的個人領導魅力與突出的作戰決策思維:布萊德雷對於兩棲作戰在現代戰爭中的作用並無足夠的認識。柯林斯將軍則認為登陸地點距離戰鬥風暴中心釜山過遠,該行動很可能無法產生即時的戰術效果,使釜山作戰的第 8 軍團獲得紓解效果。此外,執行仁川登陸作戰,勢必將佔用到美軍的戰略預備隊;萬一仁川登陸失敗,則美軍將有 個月無預備隊可資動用。

  更棘手的是,連海軍與陸戰隊兩棲幕僚人員,都從兩棲登陸技術的層面提出了質疑。最主要的論點是認為,仁川一帶的海域與灘岸,並不適宜大規模的兩棲登陸。美國海軍兩棲部隊指揮官多易爾少將(L.H. Doyle)的通信官凱利中校說:「如列出所有兩棲作戰之禁忌事項,那恰是仁川作戰的描述。甚多參與計畫作為的人員覺得,假如仁川作戰獲得成功,則所有教範均須重寫。」

  仁川的高潮達到 33 呎,平均也有 23 呎,名列世界最高潮地區之一;漲落時間各為 小時,產生 節的流速。該處水域的流向為東向,經過千百年的沖刷,形成了一大片廣闊的爛泥灘,這片爛泥灘在退潮時可自海岸向外延伸約 6,000 碼之譜!進出仁川港口的航道稱作飛魚水道,該航道狹窄彎曲,假如缺乏航道燈標輔助,而又在敵砲射擊之下,則進出港將極端危險。

  仁川港西側外 800 碼處有一座月尾島,港區與月尾島有一堤道相連,島嶼和堤道便將仁川港包覆起來。月尾島呈現扁金字塔型,對於港區與進出航道具備良好的控制效果,假如敵人在此布置有效之防禦火力,則可箝制仁川港內外的所有活動。如此的形勢對於美國海軍陸戰隊均屬首次遭遇。儘管美國海軍陸戰隊在太平洋戰爭累積了大量的兩棲登陸突擊作戰的經驗,但陸戰隊從未在一座大城市的中央實施兩棲突擊,而也從未在具有堤道的地形中實施搶灘,這些都構成了未來所必須要克服的障礙。尤其是,如欲順利在仁川登陸,則必須先將在外構成掩護作用的月尾島進行摧毀,或者中和其防禦火力,是以美軍必須以月尾島為先期攻擊目標,始能替爾後的登陸作戰創造有利的先決條件,但這也意味著,登陸主行動將喪失其最寶貴的奇襲因素。

  面對著如是不同層級的反對意見,麥帥堅持己見,執意選定仁川為實施登陸的地點。相對布萊德雷將軍,麥克阿瑟元帥早在太平洋戰爭中期以降,即率領美國強大之海陸軍,於西太平洋遂行數次大規模的兩棲登陸行動,所以身為陸軍的麥帥深諳海權與兩棲登陸的價值與作用。經過密集且繁複的討論與激辯,且顧及到釜山局勢的吃緊,麥帥登陸仁川的計畫終於為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中通過。而在若干認為仁川登陸「並非不可能」的將校的戮力不懈工作之下,登陸仁川的計畫作為仍然在短短的 23 天內完成了,此誠為一令人驚嘆的成就。

  仁川登陸從構想到成案與計畫、執行,全都要歸功於麥帥的堅持,儘管遭到從上到下的反對聲浪,麥帥以極大的決心一一予以克服,最終將此案付諸施行。對此,美國海軍第七特遣艦隊指揮官史楚波中將(Arthur D. Struble)這樣表示:「麥帥有三件事值得稱道:其作戰構想;與將該作戰貫徹到底的決心;以及對作戰上甚多危險,均願由其個人負完全責任。」


聯合國軍登陸艦隊航線示意圖。(US Navy)

登陸作戰之計畫作為

登陸仁川的作戰計畫,美軍賦予編號 Plan100-B,代字「鐵鉻作戰」(Operation Chromite)。該作戰計畫之要旨為「佔領月尾島、進攻仁川、奪取金浦機場、規復漢城」,考量到仁川地區海域的潮汐,登陸行動訂定於915日實施。其具體之細部作為如次:

  1. 應於主登陸之前先期登陸月尾島,以陸戰隊之一營於 日 時突擊該島,並於主登陸展開之前先行佔領。時為 日之早潮約06.30 時。
  2. 月尾島獲得控制後,即由陸戰隊第1師(加強)(欠一團)於仁川之紅色、黃色、藍色各灘頭作主登陸之兩棲突擊。主登陸之H時為晚潮約 17.00 時。該師即於仁川佔領灘頭陣地。
  3. 灘頭陣地應即擴張,以佔領金浦機場及漢城以西沿漢江之線,並繼續推進,以佔領並確保漢城及可控制漢城之地勢及其以南地區。步兵第 加強師及第 10 軍部隊將由第 2梯隊船團於 日指定時間在仁川作行政登陸,並即按第 10 軍軍長之決心實施戰鬥。
  4. 與上述作戰有關之對岸轟擊及艦砲支援,由巡洋艦及驅逐艦擔任。空中掩護、空中攻擊、密接支援,由快速航空母艦在目標區之戰機擔任。

「鐵鉻作戰」在海軍兵力方面,統由海軍史楚波中將指揮,地面部隊上岸之後的作戰指揮,則由第 10 軍軍長阿蒙德少將(Edmund M. Almond)負責。擔任執行與掩護仁川突擊登陸的主要兵力有以下:

※攻擊部隊(多易爾少將):

攻擊部隊在多易爾海軍少將指揮下,實施突擊登陸,並管制對突擊部隊之密接空中支援及艦砲支援。攻擊部隊於登陸部隊上岸後,持續其支援任務。

※先遣支隊(海軍赫金斯少將;此為原始計畫完成後始增加)

以第7艦隊為主力,於913日在仁川地區實施威力搜索。其主要目的在發現並摧毀月尾島及其鄰接仁川地區可以威脅登陸成功之砲位。另以航空母艦實施猛烈空中攻擊,與艦砲轟擊協同。

※登陸部隊:第 10 軍(陸軍阿蒙德少將):

第 10 軍將於仁川地區指定之各灘頭登陸,並實施地面作戰計畫,史密斯將軍之陸戰隊第 師實施突擊並佔領海灘陣地。步 師以無兩棲作戰經驗,將在陸戰隊之後作行政登陸。

※巡邏暨搜索部隊(海軍韓德遜少將):

該部隊將實施遠距離搜索,並掩護全般作戰地區之空中巡邏。

※封鎖暨掩護部隊(英國海軍安珠斯少將):

該部實施掩護攻擊部隊各單位,並負責目標區途中之安全的特別搜索任務,並擔任特定阻絕任務,維持韓國西岸之海上封鎖。

※快速航艦特遣隊(海軍伊文少將):

負責實施空中作戰以維持目標區之空中優勢以及孤立目標區,並在實際登陸行動中予以空中掩護及支援。

※後勤支援部隊(海軍奧斯丁上校):

負責設立目標區之加油及彈藥補充機構。

※旗艦支隊(海軍吳德亞上校)






左:仁川的登陸轉運區;右:1950年9月13日,聯軍對月尾島發動猛烈砲擊。(US Navy)

仁川登陸展開

  為了讓正式的仁川登陸展開順利,聯合國部隊進行了多項的準備與行前措施。預備參與登陸的聯合國部隊,在與仁川地形相似的韓國海岸進行了多次的登陸演習;同時聯合國軍也採取了一連串的欺敵措施,以迷炫敵人對於聯合國部隊動態的判斷,使潛伏於後方地區敵人間諜回傳假情報。由於仁川地區的地理形勢的複雜,為了要偵測仁川的地形、水文、潮汐等具體的詳細數據,以及敵人在仁川防務的確實狀況,美軍在 月初送了一支由美軍與南韓人員所組成的聯合偵察特務小組,滲透進入仁川港入口之永興島(Yonghung-do),這個行動被賦予代字「楚迪傑克森」(Trudy Jackson)。這支特工小組積極隱密地活動,向美國海軍傳遞了寶貴的資訊。這支小組的形跡在活動中被北韓軍發現,北韓軍於是對其發動了多次的攻擊。

  現在進入「鐵鉻作戰」之實質階段。聯合國海軍在主登陸之 日前,對月尾島展開了大規模的砲擊,以摧毀、中和島上的火點。由赫金斯海軍少將所指揮的先遣支隊,派遣驅逐艦 艘進入飛魚水道,呈扇形陣勢圍繞月尾島以吸引火力然後摧毀其火點。在此同時,美英巡洋艦各兩艘,將用空中觀測於遠距離轟擊仁川地區,制壓敵據點及火力。赫金斯海軍少將刻意安排驅逐艦群於低潮時進入飛魚水道,藉以探尋出該水道內北韓軍的布雷情形。多數被發現的雷區均遭到艦砲轟擊而消滅。

  對月尾島的砲擊於13日 13.00 時實施。在砲擊開始的最初 10 分鐘內,北韓軍陣地尚保持靜默,其後即展開猛烈的還擊,擔任吸引火力目標的驅逐艦中彈累累,但月尾島的北韓軍火點,正逐一在美英艦隻的猛烈火力下遭到摧毀。砲擊經歷約一個小時之後,各艦於 14.00 時退出錨位,由第 77 特遣部隊的戰機接替繼續實施轟炸。

  左:在仁川黃灘搶灘的戰車登陸艦;右:在仁川紅灘卸下人員及裝備的戰車登陸艦(US Navy)

  第二天,對月尾島的砲擊持續進行。赫金斯的軍艦猛轟了 75 分鐘,經前一日的砲擊效果,本日北韓軍之回擊已不復見,整座島嶼壟罩在一片煙硝之中。戰艦退出後,空中攻擊繼續接手。至當日終昏前後,月尾島差不多成為焦土。1506.30時,美國海軍陸戰隊第 團第 營,在海軍艦砲與火箭彈的密集轟擊掩護下,登上了月尾島北岸「綠灘」,仁川登陸正式揭開了序幕。

  陸戰隊第 5 團第 3 營在營長塔普利特中校(Lt.Col. Robert Taplett)率領下,由戰車登陸艦(Landing Ship, Tank; LST)直接運送至灘頭,同時帶來了陸戰隊第1師屬獨立戰車第 1 營的 9 輛 M26 潘興戰車(Pershing),其中一輛為噴火戰車,另兩輛裝備有推土鏟。在美軍登陸期間,穿白袍的韓國人跑到海邊躲避戰火,同時也目睹戰爭的進行。月尾島上的戰鬥輕微,在登陸的 47 分鐘以後,美國星條旗已飄揚在月尾島的最高點上;至中午以前,全島已經納入聯合國軍的掌握,陸戰隊僅付出 14 員傷亡的代價,宣告完成佔領!


粉絲創作:M26 潘興戰車登陸仁川!

  聯合國軍的登陸仁川,竟然給朝鮮人民軍指揮高層極大的奇襲震撼。多虧了聯合國軍一連串的欺敵措施,讓朝鮮人民軍高層認為聯合國軍最可能的登陸地點應在群山,即便1314日聯合國海軍對月尾島的轟擊展開後亦然。因此仁川地區並未有北韓軍重兵駐防。

  月尾島的攻佔,已經算是仁川登陸順利的成功保證,麥克阿瑟在旗艦麥金萊山艦(USS Mount Mckinley AGC-7)上觀察了整個作戰行動的過程,內心至感欣慰,便拍發了以下的電文:

  「海軍與陸戰隊從未有過有如今晨一般的卓越表現!」

  真正重頭戲將在傍晚展開。16.45 時開始,聯合國部隊對著預備上岸的仁川灘頭,進行了大規模的海空火力轟擊,巡洋艦、驅逐艦、戰鬥轟炸機一齊集中火力,大口徑艦砲瞄準已經標定的砲兵工事,並轟垮 15 呎高圍繞著海港的灰色堤道,以便登陸部隊進入順利。17.30 時,陸戰隊戰鬥群分別於仁川港兩側的紅色、藍色灘頭登陸上岸。

  左:1950年9月15日在紅灘搶灘登陸的美軍陸戰隊隊員;右:1950年9月16日,麥克阿瑟和高階將領巡視仁川灘頭。(US Navy)

  在月尾島的北面,為聯合國軍所標示的紅色灘頭,由陸戰隊第 團戰鬥群負責上陸。這裡所謂的灘頭,實際為 1000 呎長的防坡堤,當裝載陸戰隊之 LST 抵達防坡堤時,堤頂竟還高出艦艏 呎。由莫瑞中校(Lt.Col. Raymond L. Murray)指揮的陸戰隊第 團戰鬥群,帶著附有鉤子的梯子,陸續攀爬越過堤頂進入。第一批搶灘的部隊並未遭到北韓軍的射擊,但第二波、第三波上岸的後續部隊,則開始受到砲擊。等到先頭的陸戰隊攻下了制高點的北韓人民軍陣地後,始解除來自敵人山頭上的火力威脅。

  位於仁川港以南的登陸灘頭為「藍灘」,該地段由陸戰隊第 團戰鬥群負責登陸,該團係由美國海軍陸戰隊功勳最彪炳的普勒上校(Lewis Burwell “Chesty” Puller)指揮。這裡仍然有延伸而來的防坡堤,美軍必須使用爆破手段,以炸開陸戰隊進入內陸的通道。是時,第7艦隊指揮官史楚波中將與第 10 軍軍長阿蒙德少將,同位於一艘登陸艇上,正觀察部隊搶灘行動的進行,登陸艇在堤道旁擺盪著。這時突然聽到一員陸戰隊軍曹大喊大叫:「那邊的大艇!滾開!」兩位指揮官的登陸艇才剛駛離,該處堤道立刻爆破,炸出一道缺口。藍色灘頭的登陸行動相當順利,遭遇到的抵抗同樣微不足道,當天色漸漸變暗時,美軍使用24吋的探照燈照亮煙霧瀰漫的戰場,以利登陸部隊行動。

  至這一天結束前,仁川登陸確定已經成功了,兩處登陸地段僅遭遇輕微的抵抗,各灘頭陣地均已建立並鞏固其防務;第二天,南北兩線的陸戰隊展開成扇形攻勢待機進擊;下午陸戰隊第 師師長史密斯將軍登岸指揮,同時南韓的海軍陸戰隊開始於附近的市區肅清殘敵。917日,陸戰隊的一支步戰戰鬥隊殲滅了 200 餘北韓軍,成功攻佔了金浦機場,同時間中,步兵第 師開始登陸,在其後接著而來的就是源源不絕的補給和重武器裝備,聯合國軍已經站穩陣腳,下一步即是往漢城推進。仁川登陸作戰,至此宣告圓滿達成。


1950年10月初,一架美國海軍海盜式戰鬥機在仁川泊地上空執行戰鬥空中巡邏任務。(US Navy)

後續效應

  仁川登陸,為軍事史上一個經典的戰例,顯示出一個大膽富創意的構想,卻在一般常識中認定難以達成,是如何在指揮官的堅定意志指導下,經過專業幕僚的縝密策劃與準備,而終能夠順利付諸實施並圓滿達成。聯合國軍僅付出了 224 人陣亡,809 人負傷的輕微代價,打卻開了韓戰瀕臨破敗的局面,並使戰略的天秤徹底往聯合國軍方面傾斜。不但釜山第 軍團的包圍獲得解除,更進一步讓已經穩操勝算的北韓軍一退千里。在中共志願軍介入以前,韓戰對聯合國部隊而言,似乎已經勝利在望。仁川登陸的成功,最主要歸功於麥克阿瑟富彈性的軍事思維及其堅強意志,化解了所有的反對意見,消除了各種負面的因素,將仁川登陸強行付諸實施,始有爾後的成功。這也得感謝美國海軍在二次大戰所擁有大量的大規模兩棲突擊的豐富經驗。熟捻的參謀幕僚能夠很快地擬定出適切的行動方案,針對可能的困難障礙尋求解決的手段方法,才使得仁川登陸能在一片不被看好的氣氛中圓滿達成,創下了不朽的軍事傳奇。

本文由老戰友工作室提供,照片擷取自美國海軍 NHHC。


《代號:鐵鉻行動》X《戰車世界》包場看電影活動,目前中南部場次還有名額喔!請還沒報名的中南部車長們把握機會!

 

延伸閱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