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君主作戰:第二戰場

各位車長們,

七十三年前的今天,二次大戰正值關鍵時刻,盟軍在法國諾曼第海灘大舉登陸,吹起了反攻歐陸的號角。現在就讓我們來看一看大君主作戰的來龍去脈吧!

大君主作戰之背景

19432月,德軍第6軍團在史達林格勒覆沒,標示著二次世界大戰進入了一個轉折點。在史達林格勒會戰進行之際,史達林即強烈要求西方美英盟軍,盡速在西歐登陸,開闢所謂的第二戰場。當時美國甫於1942118日登陸摩洛哥,正和大英國協部隊解決北非方面的戰事;隔年7月,美英聯軍登陸西西里,正式反攻歐陸,並登上義大利半島,促使義大利退出軸心國。但是史達林要求開闢第二戰場的呼聲仍高,而盟國也視登陸西北歐為擊敗納粹德國的首要途徑,這就是「大君主作戰」(Operation Overlord)的時空背景。

「大君主作戰」乃是由盟軍統帥艾森豪(Dwight D. Eisenhower)主持之下,英國陸軍元帥蒙哥馬利(Field Marshall Montgumery)、皇家空軍賴馬羅里爵士(Air Chief Marshall Leigh Mallory)、皇家海軍萊姆賽上將(Admiral Bertram Ramsay)共同策劃,由參謀長史密斯將軍(Gen Walter Bedell Smith)起草。「大君主作戰」主要為以美國第1軍團3個師、大英國協第2軍團3個師,在3個空降師的支援下,於北法諾曼第海岸一線行廣正面登陸。在登陸之先,盟軍先行以優勢之空中武力,向法國境內之各戰術要點、交通要道、鐵道設施等,實施長時期有系統的猛烈轟炸。為了欺騙德國人,盟軍還實施了若干欺敵作戰。

在德軍方面,由隆美爾元帥(Gen. Feldmarschall Erwin Rommel)所指揮的B集團軍將對抗來自海上對北法的一切登陸行動。隆美爾篤信盟國無與倫比的空權力量,認為欲擊敗盟軍之入侵,唯有在灘頭上才有可能,故積極整建號稱「大西洋長城」(Der Atlantik Wall)的海岸要塞防線,該要塞線由各大小之鋼骨水泥之砲臺為主,在海岸線上則有縱深布置之雷區,鐵絲網障礙物,乃至水際線以下之鋼軌障礙物,上面掛滿了水雷。隆美爾將其指揮之裝甲師部署於接近海岸線的待機位置,以利在盟軍登陸之際展開即時的反擊。配合上大西洋長城的工事與要塞,隆美爾宣稱開戰後的「48小時」為關鍵時刻。對於盟軍可能之登陸地點,希特勒與陸軍參謀本部均認為是在海峽最窄之處,也就是加萊(Calais)一帶海岸。

決心定奪

盟軍方面,經過了長時期的準備與操練,將「大君主作戰」之D日(D-Day),定在194465日。64日清晨,艾森豪收到的天氣預報非常不樂觀,低雲、強風、大浪,故艾森豪決心將登陸再延緩一天。但是隔日晨天氣狀況仍未好轉。德軍方面的氣象預告也發布了同樣的訊息,是以德軍方面一至確認4~5日之間盟軍並無法登陸,而6日登陸的機會也渺茫。因此B集團軍總司令隆美爾便告假返回家鄉。

不過,氣象單位又傳來了一則稍堪安慰的消息,指出在兩道鋒面之間,將會有36小時的空檔,天氣會稍微好轉,然而接下來的天氣將會週期性的轉壞,到時何時才能夠有適宜大規模兩棲登陸的天候,將遙遙無期。艾森豪懷著沉重的心情,幾經猶豫思考,終於下達了66日展開登陸的重大決心。6000餘艘各式船艦和登陸艇利用夜暗駛出了英國南部各港口,在此同時,裝載盟軍3個空降師的C-47運輸機與滑翔機自機場起飛,他們是反攻的最先鋒部隊。

空降突擊

最先著陸的是英國空降第6師機降突擊部隊,他們要佔領岡恩運河上的飛馬座大橋(Pegasus Bridge)以及奧恩河(Orne)上的橋樑,以阻絕德軍反擊兵力通往海岸的通道。在傘兵第5旅和傘兵第7營官兵的奇襲之下,這些目標很快被英國傘兵無好無缺的奪取了。

在西面,美軍空降第101、第82師,將降落在寬40公里、縱深25公里的區域內,這是位於猶他灘頭以西,自卡亨頓(Carentan)以北之柯堂坦半島(le Cotantin)根部地區,傘兵的任務為封鎖半島地區,並支援在猶他灘頭登陸的步兵第4師,以利美軍爾後攻佔瑟堡港(Cherbourg)。

總的來說,美軍傘兵降落分散過廣,又在夜間跳傘,根本無從集結成有戰力的部隊,以達成任何戰術任務;許多人甚至掉到德軍刻意放水製造的氾濫地區,而慘遭滅頂之災。但分散降落的傘兵卻也讓德軍方面產生了迷眩的效果,而無從發起集中的反擊行動。美軍空降第82師傘兵曾經在聖梅爾格利斯(Sainte-Mère-Église)著陸時,受到當地守軍的狙擊而蒙受相當的傷亡,但拂曉時分,傘兵即已拿下了該鎮。於是聖梅爾格利斯,遂成為D日首座為盟軍光復的法國城鎮。


D日的03.30時,第一波空降的盟軍傘兵,作為反攻大軍的最先鋒,已經降落於北法地區。圖是美軍傘兵準備等候機長燈號,就擋門位置。當時該照片發表時,為了保密之故,均將傘兵鋼盔上的標誌塗掉。(National Archive)

海上登陸

拂曉時刻,盟軍的空中兵力開始對諾曼第各灘頭實施猛烈的轟炸,戰艦也向岸上目標實施轟擊。轟炸與岸轟成功制壓了德軍的要塞砲兵,並破壞了防禦工事,掃平了鐵絲網障礙物,更壞的是,通信聯繫完全斷絕。盟軍第一波登陸部隊,即在猛烈的炮火掩護下接近了海岸。由於狂暴的西北風使得潮面較預期為高,致使登陸行動遭到很大的困難。許多登陸艇被風浪吹打在一起,造成部隊混雜不清。

美軍登陸地段,其海灘正面幅寬為1萬碼,理論上當H時到來時,每一艘裝載上陸步兵的登陸艇,必須接觸到75碼的海灘正面。所有的登陸部隊都接受過訓練,如何快速從登陸艇上下船,並在充滿了障礙物的灘頭上尋路前進,並掩護僅跟隨他們行動的海軍及工兵爆破隊人員。第一波上岸的部隊均負有特定的任務,他們要為後續部隊掃清增援的進路。

奧瑪哈灘頭

        美軍在奧瑪哈灘頭上遭到較預期為強的德軍抵抗,損失慘重。美軍步1師、步29師面對的是德國步兵第352師一整師的兵力,而非預估的一個團。而預備伴隨登陸部隊上岸戰車第742營的32DD戰車,由於在遠離海岸5000碼的距離即泛水下卸,有27輛因為過大的風浪而在途中沉沒,於是奧瑪哈灘頭的美軍近乎在缺乏戰車的支援下上岸,有謂此亦是美軍在D日中傷亡慘重的主因之一。上岸了的步兵遭敵火釘死在灘頭上,建制遭到打散。惟在海軍艦砲的支援下,後續登陸梯隊仍按計畫上岸,而德軍則是彈藥逐漸消耗,而其人員之損失隨著碉堡遭到摧毀即告損失。在如是戰力的消長下,奧瑪哈灘頭的美軍遂於午後終於開闢了通往內陸的進路,奧瑪哈灘頭的戰局因而逐漸打開。奧瑪哈灘頭為D日當天盟軍蒙受傷亡最慘重的登陸地段,美軍傷亡約2,500人之譜!


第一波登陸的美軍登陸艇,正朝著奧瑪哈灘頭行艦岸運動之中。可以看到灘頭上正瀰漫著煙硝,這是先前盟軍空中攻擊與艦砲岸轟留下的跡證。(National Archive)

猶他灘頭

在猶他灘頭登陸的是美軍步兵第4師,其第一波登陸部隊步兵第8團在06.30時登上猶他灘頭,同時並有28DD戰車跟隨上陸。只是他們發現,強勁的海流將他們的登陸艇帶往西南,結果他們竟然在原定登陸地段以南1.8公里的地點上岸。步4師遭遇到的德軍抵抗微不足道,至D日終昏前,在猶他灘頭已經有21,000人上岸,但僅有197人傷亡。

杜克角

負責攻擊杜克角的突擊兵第2225人,使用拋射鈎、繩索,以及長梯,攀爬上了30公尺高的峭壁,以攻擊盟軍所標定的德軍要塞砲臺。突擊兵遭到德軍步352914團約200名守軍的抵抗。然而等到他們攀上崖頂後,卻發現砲臺空空如也,德軍早已經將大砲撤走。

黃金灘頭

在黃金灘頭登陸的是英軍第50師。同樣受到海潮過高的影響,致使登陸過程中遭到不小的困難。是以預計在該灘頭登陸的DD戰車,放棄了原訂計畫的在遠離海岸的外海泛水,而是以近乎直接送到岸邊的方式讓戰車登陸。由於先前轟炸的效果,若干德軍岸上的火力點均遭到中和,於是步兵向內陸的戰鬥頗順利,僅只有皇家海軍所屬之突擊隊第47隊在前往攻擊貝辛港時遇到了阻礙。雖然在D日英軍並未能進入貝猶(Bayeux),但其和東鄰的加軍天后灘頭取得了聯繫,黃金灘頭的登陸堪稱順利。英軍在黃金灘頭之傷亡約1000人左右。

天后灘頭

由於大浪的關係,天后灘頭的登陸並未按照原定時段。加軍步兵第3師在上岸後遭受到諸多的困難,先是支援戰車未到而步兵已經登陸,步兵即在自登陸艇下卸時受到德軍的攻擊,而灘頭上以及鄰近市街產生的交通堵塞現象,也妨礙了部隊向內陸的推進。加軍在進入內陸後遭到有組織的抵抗,至本日夜幕低垂時,加軍仍在和當面德軍對戰中。不過,天后灘頭已經和黃金灘頭取得聯繫,大英國協部隊遂在此建立起了寬19公里、縱深10公里的灘頭堡。總計D日加軍在天后灘頭的傷亡為961人。


在天后灘頭上岸的加拿大部隊。天后灘頭的登陸行動由於受到大浪的影響,曾經一度延後。注意後方登陸人員正將一輛小型機踏車搬上岸。這種小型機踏車在二次大戰後期曾為英軍空降部隊廣為運用。(IWM)

寶劍灘頭

寶劍灘頭為盟軍在諾曼第最東端的登陸地段,英軍步兵第3師登陸後遭遇到大片的雷區與障礙物,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清掃雷區。不過在此地段上其裝甲兵力卻稱得上強大,21DD戰車以及其他各種功能的改裝戰車源源上岸,對於克服德軍堅強抵抗有極大的助益。步3師的一支先頭部隊曾經一度進入了岡恩(Caen),但不久就被德軍逐回。當天稍晚德軍裝21師向寶劍與天后之間地段展開反擊,其差不多就要進抵海峽海岸,所幸不久後裝21師主動後撤,情勢始告穩定。英軍在此灘頭上岸29,000人,傷亡約1,000人。


大英國協部隊登陸的某些地段,其灘頭緊鄰著住民區,於是上岸部隊很快即捲入在住民地的戰鬥中。圖示英軍部隊在DD戰車的支援下遂行戰鬥。注意這是DD戰車將其防水帷幕降下後的狀態。(IWM)

德方對登陸行動的反應

就在接到盟軍第一波傘兵降落的消息後,德軍B集團軍總司令部的人就已經察覺到有大事即將發生;等到天亮盟軍大規模登陸的消息陸續傳來,終於證實了這就是入侵(invasion)的開始!德軍西線總司令部和B集團軍早已經和德國統帥部進行交涉,要求將配置在巴黎以南的裝甲教導師和SS「希特勒青年團」裝甲第12師(12 SS-Panzerdivision “Hitlerjugend”)向海岸地區調動,投入戰場,但由於和統帥部間的協調溝通上發生狀況,而未能在第一時間如願完成。當日下午,從德國趕回來的隆美爾抵達B集團軍總司令部,始接掌指揮權,並下達了當日德軍方面的首個行動指示。在海岸方面,裝21師是德軍停留在海岸地區的唯一一支裝甲部隊,該師曾對著盟軍寶劍和天后灘頭之間進行反擊,並曾一度就要迫近海岸,將英軍與加軍間之聯繫切斷,但後來英國空降第6師後續的空降梯隊在德軍裝21師的側翼地區實施降落,裝21師師長被迫將攻擊部隊抽回,以轉用於對付該方面的臨時緊急狀況,如是,即結束了德軍裝甲部隊在D日當天的反擊行動。


D日當天終昏以前,各灘頭基本上均已穩固,儘管不少地段尚有激戰,登陸已告成功。接下來,盟軍即將逐次送上其精良大軍與優勢物資,投入在反攻西歐的戰事中,諾曼第登陸的成功,已經保證了盟國對德戰事的最終勝利。(National Archive)

盟軍登陸兵力雖在海岸線上遭到德國陸軍的堅強抵抗,所幸此時的德國空軍(Luftwaffe)早已經因為盟軍強大空權的作戰行動,而失去了干擾登陸的作用,故在盟軍最脆弱的登陸最初時期,並未受到來自德國空軍的反制,德軍在灘頭上的強韌抵抗,最後終於被克服。至D日終昏以前,美軍有5個師已經在岸上站穩了陣腳,其分別是步兵第1師、步兵第4師、步兵第29師,還有空降第82101師,連同裝備、戰車、砲兵,以及其他支援單位等。在東邊的英軍與加拿大部隊的狀況亦同。這時在灘頭上,盟軍的兵力超越了德軍守軍的數量,因此保證了仍在海上的後續各師,逐次向灘頭輸送,盟軍的優勢更加不斷的擴大了。至第二天時,盟軍在北法的灘頭堡確實已經穩固,諾曼地登陸已成功告一段落,接下來即將展開北法戰役。

各位讀者們!

你要親身體驗在諾曼第海灘作戰嗎?那就快來這裡試試

還沒加入《戰車世界》嗎?那就先來註冊帳號

戰車未動,補給先行!不要忘記來加值商店逛一下

本文內之圖文由老戰友工作室提供。老戰友工作室1998年成立於台灣台北,是一家小型專業軍事戰史出版社,題材主要以二次世界大戰德軍戰史、中華民國八年抗戰國軍戰史為核心。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