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初春德軍卡爾可夫戰記

各位車長們!

  在1943年2月的俄國,寒冬依然籠罩著大地,想要知道在史達林格勒潰敗後的不利環境下,德軍裝甲部隊如何透過巧妙的指揮及機動戰勝蘇軍嗎?那就快來閱讀這篇文章吧!

1943年初春德軍卡爾可夫戰記

1942/43年冬東線全般局勢

1942~43年交接之際,二次大戰東線上最大的戰鬥風暴中心,即是南俄地區以史達林格勒為樞紐的一連串戰事,自19421119日德軍第六軍團被圍開始,頓河集團軍即以裝甲第四軍團於12月發動解圍作戰;接著紅軍在北面齊爾河對著義大利第八軍團防守正面發動新一波攻勢,很快在軸心戰線上衝開了一道寬廣的突破口,致使德軍不得不放棄解圍史達林格勒的任務,將兵力資源調往北面戰線投入,以挽救越來越擴大的危機。

當前東線南俄戰區的全般狀況,對德軍十分不利。除了史達林格勒的被圍,B集團軍以南之頓河集團軍正面,由於過多地段係由不可靠的軸心聯軍防守,該等部隊無法抵禦紅軍的攻擊,防線遭紅軍一衝即垮,整條軸心戰線已經呈現支離破碎的慘狀。而德軍現有的裝甲師兵力不足,並無法全面阻擋紅軍突進洪流,僅能充當救火隊馳援危機發生點,疲於奔命。然而最大的危機還在於,1942年夏秋進入高加索的A集團軍,其綿長的交通線將通過羅斯托夫的瓶頸地帶,假如紅軍的突進兵力矛頭衝向位於裏海岸的羅斯托夫,則東線德軍一整個野戰大兵團將陷入一個龐大的戰略包圍之內。假如這個狀況發生,那麼將會是東線德軍崩潰的開端。然而更讓情勢雪上加霜的是,希特勒迄未想放棄高加索,是以欲將A集團軍撤出,恐怕就是一個奢望。


紅軍自194211月包圍了第六軍團以後,連續在南俄戰線上不同地段發動重大的攻勢,造成德軍頓河集團軍正面崩壞,曼斯坦必須以其短少的兵力資源以挽救危亡。圖示攻擊中的紅軍戰士自戰車上躍下,行下車戰鬥。(NARA

如是糜爛的局面攤開在德軍頓河集團軍總司令馮‧曼斯坦元帥(GFM Erich von Manstein)面前,他發現手中可資動用以挽救危亡的資源實在不多,兵力吃緊,而需要投入的危機地段層出不窮,很可能他所擁有的最大資產,就是他本人身為德軍最卓越的戰略專才的這個威名而已。現在曼斯坦必須要盡力穩住即將崩壞的頓河防線,以讓A集團軍不但自高加索撤出,還樣通過羅斯托夫瓶頸。然而要讓希特勒同意A集團軍撤出高加索,就會是一件很難達成的事。

經過火爆的激辯,曼斯坦終於說服希特勒讓他完全放手去幹,同時也同意不但A集團軍要撤出高加索,甚至頓河、頓內次河一帶廣闊的地域也必須放棄,如此才能藉由縮短戰線等手段,騰出足夠的機動打擊兵力,以在適當時機展開反擊,一舉翻轉逐漸糜爛的局勢。


1942年上半年,希特勒與諸將領在統帥部研討本年度東線大攻勢「藍色案」的細節。「藍色案」的諸多設計不良,加上後來希特勒的干預,種下了史達林格勒被圍的種子,並導致了南俄戰局發生了一連串重大的危機。(BA

SS裝甲軍登場

為了挽救南俄戰區的糜爛局面,希特勒將提供曼斯坦一支戰力超強的裝甲軍級兵力,那就是黨衛軍(Waffen-SS)的第一支裝甲軍-SS裝甲軍(SS Panzerkorps)。

SS裝甲軍,軍長為前SS「國家」裝甲榴彈兵第2師(2. SS-Panzergrenadier-Division ”Das Reich”)師長保羅‧豪塞SS上將(SS-Oberstgruppenführer Paul Hausser)。該軍司令部1942年夏季成立於荷蘭,下轄由東線調往法國地區休息整補的3個裝甲榴彈兵師-SS「阿道夫希特勒近衛團」裝甲榴彈兵第1師(1. SS-Panzergrenadier-Division ”LASSH”)、SS「國家」裝甲榴彈兵第2師、SS「骷髏頭」裝甲榴彈兵第3師(3. SS-Panzergrenadier-Division ”Totenkopf”)。這3個黨軍師均於去年夏季參加了「巴巴羅沙」(Barbarossa)征俄作戰,並在1941/42年冬的慘烈戰役中受損嚴重。當1942年春季來臨時,趁著乍暖還寒的融雪泥濘季節,全數由前線上抽調出來,調往北法地區進行休息整補。此前SS「阿道夫希特勒近衛團」尚且為摩托化旅,而其他如SS「國家」第2師、SS「骷髏頭」第3師則為摩托化步兵師。現在經過整補改裝之後,3個單位全數升格為「裝甲榴彈兵師」(Panzergrenadier-Division)。

由於此前這3個單位就已經是全數摩托化的部隊,現在提升為「裝甲榴彈兵師」,只要編配入適量的戰車部隊即可。1942年夏德軍為了在東線實施本年度大攻勢「藍色案」(Fall Blau),當時為了增強各師的攻擊能力,無論是裝甲師抑或裝甲榴彈兵師,均在其原建制中撥補入了一個戰車營的兵力,故裝甲榴彈兵師將擁有一個戰車營。然而這3SS師的情形卻很特殊,各師增配的是一個戰車團,使得各師趨近於陸軍制式的裝甲師的實力。這顯示了黨衛軍在國防軍中所擁有的特殊待遇。除此之外,各SS戰車團還配有一個連的VI號虎式戰車,使其打擊戰力更為提升。

VI號虎式戰車(Panzerkampfwagen VI “Tiger”)為德國裝甲兵監按照二次大戰初期,與聯軍新銳戰車遭遇對戰的經驗教訓,所開發出的新式戰車。其吸取了法國、英國戰車堅厚裝甲的優點,專注於裝甲防護力的提升;而為了剋制堅厚裝甲的敵手,則必須配置大口徑高初速的戰車砲。因此虎式戰車的正面裝甲達到100mm,裝備8.8cm KwK36戰車砲,砲口初速達到810 m/s。虎式戰車周身包覆著鋼材良好的厚重裝甲,使得其戰鬥重量達到55噸!值得注意的是,虎式戰車的設計理念,已經脫離了當初古德林(Heinz Guderian)為德國裝甲兵所制定的戰車性能需求:火力、機動力、防護力平衡編組。現在火力與防護力成為重要因素,但相對的機動力卻受到削弱。

現在,各SS戰車團獲得配屬一個虎式重戰車連。SS戰車第1團的虎式連為團的第4連;SS戰車第2團的虎式連為該團之第8連;至於SS戰車第3團的虎式連則為該團的第9連。按照1943年元月21日的書面統計,各虎式連之戰車數為以下:

  • SS戰車第1團第4連:虎式戰車10輛,III號戰車J15
  • SS戰車第2團第8連:虎式戰車12輛,III號戰車J12
  • SS戰車第3團第9連:虎式戰車9輛,III號戰車J12

1942/43年之際,德國裝甲部隊的主戰車種,還是III號戰車以及IV號戰車。III號戰車因著開戰以來的各種寶貴的經驗教訓,在這個時期已經發展至J型,該型主砲換裝5cm 60倍徑之長砲管戰車砲,以獲取更優越的穿甲能力。其後續型為III號戰車L型,該型的主要改良重點,為裝甲防護力的提升。L型不但砲塔正面裝甲增厚至57mm,車身正面也裝上了20mm之間隔裝甲,在抵禦成形裝藥上有所成效。在IV號戰車方面,現在出廠的F2型、G型,其7.5cm主砲換裝成43倍徑之長砲管戰車砲,以提升IV號戰車的反裝甲能力。藉由此一改良措施,IV號戰車儼然成為當時德國裝甲部隊足以和蘇聯T-34戰車相抗衡的主戰車。從現在開始,IV號戰車將逐漸取代III號戰車而成為德軍裝甲部隊的主力。

19432SS裝甲軍投入於南俄戰場當時,該軍之裝甲戰力如下:

 

  • SS「阿道夫希特勒近衛團」裝甲榴彈兵第1
    • II號戰車:12
    • III號戰車(長砲管):10
    • IV號戰車(長砲管):52
    • VI號戰車:9
    • 指揮戰車:9
  • SS「國家」裝甲榴彈兵第2
    • II號戰車:10
    • III號戰車(長砲管):81
    • IV號戰車(長砲管):21
    • VI號戰車:10
    • 指揮戰車:9
  • SS「阿道夫希特勒近衛團」裝甲榴彈兵第1
    • III號戰車(長砲管):71
    • III號戰車(7.5cm砲):10
    • IV號戰車(長砲管):22
    • VI號戰車:9
    • 指揮戰車:9

 

SS裝甲軍固守卡爾可夫

19432月,當時南俄戰區的全般狀況如下:史達林格勒要塞(Festung Stalingrad)內的六軍團已經覆滅;裝甲第四軍團現正扼守於頓內次河以及頓河下游一線,以掩護從高加索撤出的裝甲第一軍團的行動。等到裝甲第一軍團通過了羅斯托夫瓶頸地帶,並安全抵達上頓內次河一線,裝甲第一軍團即轉過身來,掩護裝甲第四軍團撤退。裝甲第四軍團必須轉移至史達林諾(Stalino)西北地區集結,曼斯坦才算獲有行動自由,得以發動其預想的作戰階層反擊行動。但是在這些野戰作為在進行過程中,曼斯坦則要求霍立德兵團(Armeeabteilung Hollidt)必須堅守在米烏斯河(Mius)一線,以等待反擊兵力就緒。


裝甲軍於19432月馳援南俄戰區,提供了曼斯坦元帥力挽狂瀾的利器。圖為SS榴彈兵與戰車在遼闊的雪原上向行軍目標奮力邁進。(BA

這個時候,蘇聯紅軍又在北面庫爾斯克/貝爾果羅德(Kursk/Belgorod)地段,由伏羅內日方面軍(Voronez front)發動「星星作戰」(Operation Zvezda),作戰之第一目標為攻陷庫爾斯克,其後即將攻勢往西南延伸,攻略卡爾可夫(Kharkov)。假如這個目標宣告達成,則伏羅內日方面軍將配合友軍西南方面軍,繼續將攻勢矛頭向西、西南推進,以殲滅整個南俄地區的德國野戰軍。

當前位於紅軍伏羅內日方面軍面前的德軍部隊,僅有一支臨時拼湊的「朗茲兵團」(Armeeabteilung Lanz),該部必須以其稀薄的兵力,掩護寬達130公里的正面。所幸該兵團指揮所部中有一支「勞斯軍」(Korps Rauss),該軍下轄有一個特殊戰術大單位-大德意志步兵師(Infanterie-Division Großdeutschland),擁有堅實之戰力。而另一個好消息是,希特勒由西歐長途增援而來的SS裝甲軍,適時進入了戰場。他們於紅軍「星星作戰」展開直前抵達了卡爾可夫地區,大大地減輕了朗茲兵團沉重的負擔。

首先抵達的是SS「國家」師,該師配合友鄰之大德意志步兵師,在廣正面上以小群之戰鬥群固守於戰術要點上,有效遲滯紅軍兵團的推進,期間SS戰鬥群並施以靈活的戰術反擊。在此同時,SS「阿道夫希特勒近衛團」師則推進至卡爾可夫東正面固守;SS「骷髏頭」師則尚在鐵運途中。

儘管大德意志師與SS「國家」師打得很好,嚴重妨礙了紅軍突進兵力的推進,但是數量佔優勢的紅軍總會找到德軍防守的間隙突入。為了避免朗茲兵團遭到側翼迂迴的危險,大德意志師與SS「國家」師不得已開始向卡爾可夫轉移。紅軍已經立於包圍卡爾可夫的地位。現在,德軍以卡爾可夫為軸心,大德意志師、SS「國家」師,以及在東面的SS「阿道夫希特勒近衛團」師,開始邊打邊向卡爾可夫收縮防線,眼看德軍即將遭到紅軍包圍。就在這個時候,希特勒「死守卡爾可夫」的命令到達!

就眼下的態勢而言,死守僅只會斷送掉這3個精銳的德軍師,而無任何軍事效益,SS裝甲軍軍長豪塞SS上將對此心知肚明。豪塞以其專業之軍事判斷,做出獨斷決心,決議不理會希特勒的亂命,在包圍圈尚未合圍之前,適時下達了撤出卡爾可夫的命令,該城遂於216日失守。豪塞的這一獨斷決心,讓這一批德軍的精銳打擊兵力得以完整脫出,他日繼續轉戰。


一輛IV號戰車G型上載SS榴彈兵,在卡爾可夫郊區進行搜索。注意該輛IV號戰車的履帶,採行了所謂的「東線履帶」,以增加履帶接地之表面積,獲取更優越的雪地運動性。(BA

曼斯坦的反擊

就在北面卡爾可夫鏖戰之際,南面裝甲第一軍團也和紅軍有力部隊在上頓內次河一線苦戰,以掩護裝甲第四軍團轉移至史達林諾西北方。一旦裝甲第四軍團進到該位置,曼斯坦即將發動其預想中的決定性反擊,預期這一反擊行動將切斷紅軍突進至聶伯河面前的攻勢兵團。裝甲第四軍團於210日進抵所指定之地區,而SS裝甲軍在撤離卡爾可夫之後,現正轉移至克拉斯諾格勒(Krasnograd)一帶集結,同時間該軍的第3個師-SS「骷髏頭」師即將抵達。

曼斯坦將以SS裝甲軍、裝甲第四軍團裝甲第XXXXVIII48)軍,分別位於西北、東南,發動對向攻擊,以切斷向西南突進的紅軍兵團,一舉殲滅之。在達成了這個目標之後,SS裝甲軍以及裝甲第XXXXVIII軍,結合裝甲第一軍團的裝甲第XXXX40)軍,將以一個聯合攻勢,向北席捲上頓內次河,直驅卡爾可夫。

在這個攻擊部署中,SS裝甲軍將以SS「國家」師、SS「骷髏頭」師,自克拉斯諾格勒向西南攻擊前進,而SS「阿道夫希特勒近衛團」師則堅守住紅軍突破口的肩部。220日,SS「國家」師率先躍出,兩天後SS「骷髏頭」師抵達即投入攻擊,SS裝甲戰鬥群立刻截斷了紅軍部隊的補給線,並持續往前深入;SS「骷髏頭」師的攻擊行動更將已打開的突破口擴大。23日,輪到對向的裝甲第XXXXVIII軍發起攻擊,往西北向推進,紅軍的情勢開始惡化。隔日,SS「國家」師、SS「骷髏頭」師與裝甲兵第6師共同圍殲紅軍戰車第25軍,該軍被一筆勾銷。

24日終昏前,德軍的攻勢已經發展成一個整然的正面向北推進,SS「國家」師與SS「骷髏頭」師並列,組成數個裝甲戰鬥群,進展極度順利。紅軍被擊潰的部隊不成建制,零散的向北逃逸,一條完整的戰線已然崩壞!

現在,曼斯坦的目標轉向了卡爾可夫,這是希特勒嚴令必須要拿下的重鎮。36日,曼斯坦發動其第二階段攻勢,目標指向卡爾可夫,仍是以SS裝甲軍與裝甲第XXXXVIII軍並列攻擊。現在SS「阿道夫希特勒近衛團」師將加入這波攻勢,攻勢正面左翼為SS「骷髏頭」師,SS「阿道夫希特勒近衛團」師在中央,SS「國家」師則在右翼,3個師將以一個整然的正面向卡爾可夫推進。38日,SS裝甲軍的3個師已經迫近卡爾可夫,並展開包圍之勢。為了要取得最大的戰果,裝甲第四軍團司令霍特上將要求黨軍SS各師放棄正面攻擊,改以側背迂迴,遂行包圍行動。


SS裝甲部隊與榴彈兵在卡爾可夫遂行市街戰中。左側的是一輛IV號戰車G型,稍遠處則是一輛III號戰車。注意右側有一名SS宣傳連的照相士,正在用攝影機捕捉黨軍SS部隊的戰鬥畫面。(BA

然而由於SS裝甲軍官兵們急切想盡速攻陷卡爾可夫,作為給希特勒的獻禮,現在其行動的路線越來越趨向於對城區的直接攻擊,其雖然仍以一部執行軍團部命令的迂迴行動,但主力已經突入市區,與紅軍守軍展開了住民地戰鬥。SS「國家」師和SS「阿道夫希特勒近衛團」師分別自西南、西面、北面、東北突入市區,逐區掃蕩守軍;SS「骷髏頭」師則在北面掩護攻城的兩師側背。紅軍大勢已去,殘部不是就殲,就是紛亂地向北竄逃。SS裝甲軍各師隨即聯合裝甲第XXXXVIII軍各裝甲師,繼續向北追擊,其最遠的先頭推進至貝爾果羅德,德軍各部一面推進一面掃蕩,勢如破竹。戰事一直打到323日,受到初春融雪的泥濘影響,德軍不得已而暫停了追擊行動。如是,即結束了曼斯坦反敗為勝、扭轉乾坤的第三次卡爾可夫會戰。


 

各位讀者們!

你要扭轉卡爾可夫會戰的結果嗎?那就快來這裡試試

還沒加入《戰車世界》嗎?那就先來註冊帳號

戰車未動,補給先行!不要忘記來加值商店逛一下

 

本文內之圖文由老戰友工作室提供。老戰友工作室1998成立於台灣台北,是一家小型專業軍事戰史出版社,題材主要以二次世界大戰德軍戰史、中華民國八年抗戰國軍戰史為核心。


延伸閱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