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五年前,德國裝甲部隊在有「沙漠之狐」稱號的隆美爾將軍率領之下,包圍了英軍要地托布魯克;英軍為了解托布魯克之圍,遂發動「十字軍作戰」,經過一番鑿戰之後,英軍雖然順利暫挫沙漠之狐的鋒芒,但這絕不是沙漠傳奇的落幕。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當時的戰況吧!
1941年是北非戰局戲劇性的一年。年初甫抵達北非的德意志非洲軍(Deutsches Afrika Korps),在猛將隆美爾(Erwin Rommel)的率領下,以量少質精的機械化部隊,在索倫夏季戰役(亦即英軍方面所發動的「戰斧作戰」)中擊敗了大英國協之西沙漠軍,取得了北非戰役第一階段的勝利。雖然軸心部隊未能攻佔北非具有重要性的海港托布魯克(Tobruck),但德義聯軍將之緊緊包圍,而英軍主力實際已經退過埃及利比亞邊境。
由於希特勒已經將重心放在即將來到的巴巴羅沙(Barbarossa)征俄作戰,故對於任何不再其大戰略規畫之內,卻又會瓜分其戰略資源的行動,都採取消極的政策因應之。是以,在北非的戰事,德國國防軍統帥部(Oberkommando der Wehrmacht)僅以北非現有之部隊採取守勢為全般指導原則。
此時期在北非的德軍位階獲得了提升,德國統帥部設立了非洲裝甲兵團(Panzergruppe Afrika),統合指揮德意志非洲軍與義大利部隊,仍由升任裝甲兵將軍的隆美爾指揮。隆美爾麾下現時保有兩個裝甲師,一個是裝甲第 15 師,以及甫由第 5 輕型師改編的裝甲第 21 師。該兩個裝甲師之主戰兵力戰車第 5、第 8 團,係維持舊制的編制,也就是各團下轄兩個戰車營,每營一個中戰車連、兩個輕戰車連。為了達到1941年4月所頒布的新編制表的標準,德國陸軍裝甲兵總監將這兩個在非洲的裝甲師戰車營各增加一個輕戰車連,使達到一個中車連、3個輕車連的實力。
沙漠之狐隆美爾上將,德軍沙漠機動戰術專家,十字軍作戰期間擔任德軍非洲裝甲兵團司令。(BA)
這個時期,德軍所使用的戰甲車,也針對上半年在沙漠作戰的經驗進行了調整與改良。現在德軍的主戰車 III 號戰車已全面換裝 5cm L/42 戰車砲,具備了良好的反裝甲能力。而為了適應沙漠特殊地形,送往北非的德國戰車在冷卻系統、氣循環系統,以及空氣濾清器等,均做了改良。這些即是熱帶型 III 號戰車,在其編號上有 Tp 的字樣,德文「熱帶」Tropen 的縮寫。
在另一方面,英軍在索倫夏季戰役被逐出利比亞後,對於北非戰事仍念茲在茲。對於大英國協而言,北非是其在地中海地區的首要利益;而在美國因素參與歐陸戰事以前,北非是邱吉爾認為可以打擊軸心國的唯一戰場。先是英軍中東地區總司令改由奧欽雷克爵士(Sir Claude Auchinleck)擔任,接著將西沙漠部隊進行了重組,改編成英國第 8 軍團,由肯寧漢中將(Lt.Gen. Sir Alan Cunningham)擔任首任軍團司令。第 8 軍團的主要機動打擊部隊,為大名鼎鼎的沙漠之鼠(the desert rat)裝甲兵第 7 師。該師年前曾經在錫蘭尼加沙漠大敗義大利部隊,係一支遂行沙漠機動戰的經驗老手,年初德國非洲軍抵達時,裝 7 師正好後調休整,換上毫無戰鬥經驗的裝甲第 2 師,結果遭到非洲軍裝甲部隊痛擊。本次換裝甲第 7 師上陣,可見英國人對其賦予極重之期望。
「十字軍作戰」中首次投入實戰的英軍「十字軍」巡航戰車,在北非戰場上被大規模運用。惟其裝甲防護力不足,性能也無預期中的可靠。(IWM)
英軍的戰車也獲得了補充與更新,最主要的是美援裝備開始抵達。美製 M3A1 斯圖亞特(Stuart)輕戰車大量軍援北非英軍,裝7師的戰車第 4 旅即全數換裝此款輕戰車。M3A1 具備美造戰車的一貫特性,性能穩定可靠、操作容易上手,英軍裝甲兵首次使用 M3A1 即大表滿意,甚至給予「蜜糖」(Honey)的暱稱。惟 M3A1 屬於輕戰車等級,機動力不在話下,但論及火力與防護力,則無法擔當主戰車的戰術任務。另一款新登場的英軍戰車,為十字軍(Crusader)巡航戰車,裝 7 師的戰車第 22 旅即是全數裝備此款戰車。英軍於1941年冬發動的「十字軍作戰」,即是以該款戰車同名,足見英軍對其所抱持之厚望。可惜該款巡航戰車性能上並無特出之處,未能讓英國裝甲部隊在本次作戰中佔得太多的優勢。
首次在北非參戰的美造 M3A1 司徒亞特輕戰車,性能可靠,被英軍裝甲兵暱稱為「甜心」。(BA)
「十字軍作戰」,乃英軍第 8 軍團預期擊破德國非洲軍裝甲部隊,並解圍托布魯克的決定性攻勢行動。英軍試圖從南實施大迂迴運動,直驅托布魯克面前的德義裝甲兵團之後背,此時由托布魯克包圍圈內的部隊則同步實施正面攻擊,藉由腹背之雙重攻擊,將軸心部隊殲滅於托布魯克之前。英國第 30 軍之裝 7 師與步兵一個師擔任大迂迴之機動打擊任務,第 13 軍的兩個師則由正面推進,以牽制、拘束軸心部隊。德義聯軍方面,德軍的第 90 輕型師與義軍 3 個師維持著托布魯克的包圍圈,德軍的機動打擊部隊:裝 15、裝 21 師則位於托布魯克東南的開闊地待機,準備以機動攻勢擊退任一方面進犯之敵軍。軸心部隊在埃及/利比亞邊境的索倫地區之哈爾法亞隘道,維持著一支規模小但堅強的部隊,扼住了海岸公路的交通運用。
1941年11月18日,英軍裝 7 師打擊兵力從南方之馬達雷納堡(Fort Maddalena)地區躍出,開進入利比亞境內。英軍的行動獲得了完全的奇襲效果,其在廣闊的沙漠中突進,一直挺進至加伯‧沙雷(Gabr Saleh)才被德軍發現。只是英國裝甲部隊並未集中運用,而是分散成 3 個推進軸線,於是在任何一方面均未能取得決定性的發展。左翼在戈比井(Bir Gobi)遭到義大利部隊擊退;右翼則遭到裝 21 師的痛擊,爆發了大規模的戰車會戰,英軍損失了若干輛戰車,被逐往西南方向。僅只有中路獲得了進展,其順利推進至托布魯克以南之係地雷茲格(Sidi Rezegh),計畫中當英軍推進至此,托布魯克圍城中的守軍即將突圍而出。接下來兩天,德軍裝甲戰鬥群接連實施了充滿技巧的機動反擊,讓英軍的損失更為加劇;尤其11月23日在係地雷茲格以南的戰車大會戰,近乎將南非第 5 旅殲滅,並給予英國裝 7 師極重的打擊;不過德軍的損失也不輕。在此同時,英軍正面托布魯克的突圍也遭到擊退。
係地雷茲格戰車會戰結束後,軸心國的裝甲部隊德軍裝 15、裝 21 師,以及義大利攻城錘裝甲師(divisione corazzato Ariete),都已經在戰場上集中,接下來即可對英軍退出戰場的殘部實施最後一擊,尤其務必殲滅其裝 7 師。只是這個時候,隆美爾突然變更決心,決議以這 3 個軸心裝甲師實施向東南的大迂迴運動,直驅邊境索倫地區。隆美爾預期將以此等長距離之作戰階層迂迴,一舉切斷英軍的後方補給線,陷在利比亞作戰之英軍於瀕臨崩潰之境。
一輛德軍 III 號大型指揮戰車,車上人員正觀察遠方狀況,顯然有一個目標遭擊中起火燃燒,正冒起濃密的黑煙。旁側的是一輛 Sd.Kfz.250 輕型步兵裝甲車。(BA)
隆美爾的企圖險些達成。英國戰地指揮官見到德義裝甲縱隊疾馳進入其後方,戰志一度發生動搖,慌亂中準備下令各部實施撤退。所幸大英國協中東總司令奧欽雷克爵士以其個人決心進行直接干預,阻止了英軍可能的撤退行動,撤換了心智動搖的第8軍團司令,穩住了英軍全般局勢的陣腳。
另一方面,隆美爾進抵邊境的機動部隊,早已因過去數日來的戰鬥而實力短少,戰車妥善率極低,以致並未能產生如隆美爾所預期一般重大的戰略效果。在此同時,由於軸心部隊調離開托布魯克南部的戰場,原來遭受重創的英國第 30 軍已經重新恢復戰力,而正面推進的第 12 軍也已經出現在托布魯克戰場,圍城中的大英國協部隊便實施突圍,成功與第 30 軍取得接觸。
係地雷茲格戰車會戰中,帶領德軍戰車群衝鋒的戰車第 8 團第 1 營營長曲莫爾上尉(中蹲者),其於上半年的索倫夏季戰役中的卡普左戰車戰中,因表現英勇而獲頒鐵十字騎士十字勳章,並被賦予「卡普左之獅」的稱號。(BA)
現在,戰略的天秤已經向大英國協部隊一方傾斜,隆美爾迫不得已,不得下令在邊境一帶戰鬥中的裝 15、裝 21 師回援托布魯克。但是既成的事實已無多改變的餘地,德義裝甲部隊雖然在托布魯克以南的開闊地,又與英軍裝7師發生激烈的戰車對戰,並繼續給予該師一定的損害,但是局勢仍無法恢復至能夠重新掌握的地步。為了避免英軍對軸心部隊開放的西翼實施包圍,隆美爾不得不於12月7日下達痛苦的決心,下令軸心部隊撤守對托布魯克的包圍圈,向西實施總撤退。在裝 15、裝 21 師戰鬥群機動後衛行動的掩護下,德義聯軍逐步撤往迦薩拉(Gazala)防線。爾後發現英軍準備開始進行更深遠的包圍運動,迫不得已,軸心軍繼續向阿蓋達比(Agedabia)實施撤退。如是,托布魯克以西已無軸心部隊蹤影,托布魯克獲得解圍,英軍取得了「十字軍作戰」的最終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