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車長們!
你們知道在香港也看得到戰車嗎?香港曾經是英國在遠東地區的重要殖民地,因此英國在香港的防務上下了不少工夫,鯉魚門砲台便是其中之一。這座鯉魚門砲台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現在被改建成香港海防博物館,來到這裡就可以深入了解香港的軍事歷史,還可以看到難得一見的英國彗星(Comet)戰車喔!
香港海防博物館是從鯉魚門砲台改建而成的。鯉魚門砲台興建於西元1887年,目的是防衛維多利亞港的東面出入口,堡壘群包括砲台、壕溝、魚雷發射站、軍營、彈藥庫、煤倉、各種堡壘和掩體等設施,是當時英軍在香港的重要軍事據點;當太平洋戰爭在1941年12月爆發後,日軍進犯香港,曾經在這個砲台和香港守軍爆發激烈戰鬥,不少守軍英勇犧牲。
二次大戰後,這個地方成為英軍的訓練場,直到1980年代後期,接著便停用,香港政府鑑於這個砲台具備的歷史價值,因此把它改建成博物館,於2000年7月正式開放民眾參觀。
現在在海防博物館可以看到豐富的展覽品。在要塞內部可以看到香港地區歷經明朝、清朝、英國殖民一直到現在長達數百年的海防歷史;到了室外,就可以參各種堡壘或是建築遺跡,像是魚雷發射站、兵營、壕溝、碉堡、彈藥庫等等,也會看到露天展出的各種武器裝備,像是大英國協軍隊廣泛使用的知名火砲 25 磅砲、鯉魚門砲台在十九世紀末期配置的各種口徑火砲和布倫南魚雷、香港名艦添馬艦的船錨等等,當然還有一些英國曾經使用過的裝甲車輛,其中就包括一輛彗星(Comet)戰車!
在《戰車世界》裡,彗星戰車是英國的 VII 階中型戰車,而在真實世界裡,彗星戰車 A34 被歸類為巡航戰車,基本上就是克倫威爾(Cromwell)戰車的升級改良版本。為了保持克倫威爾戰車車身緊緻低矮的優點,它裝備了 77mm HV 戰車砲(實際口徑 76.2mm),火砲本身和砲彈的體積都比較小,因此威力比一般的 17 磅砲弱,但如此一來在車內儲存及搬運砲彈更方便,也可以維持戰車車身的大小不變,此外地改良還包括裝甲增厚、懸吊改善、金屬鑄造砲盾、砲塔改為電動旋轉等等。
首批彗星戰車於1944年12月配發到戰場上,首個接收彗星戰車的單位為英軍第 11 裝甲師轄下的第 29 裝甲旅,最後這個裝甲師就成為二次大戰結束時唯一完整換裝彗星戰車的部隊。由於這個時候二次大戰已經接近尾聲,因此彗星戰車並沒有參加過任何重要戰役;之後彗星戰車曾參加過韓戰,並在英軍中服役直到1958年。
最後就來看看海防博物館裡的彗星戰車吧!
彗星戰車基本性能數據 | |
引擎 | 勞斯萊斯流星 Mark III V12 汽油引擎 |
主砲 | 77 mm HV 戰車砲 |
次要武裝 | 7.92 mm Besa 機槍 2 挺 |
裝甲 | 32 – 102 mm |
速度 | 最高每小時 51 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