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現代化裝甲部隊的原則之一就是統一車輛,也就是所謂的「主力戰車」。這類車輛適合執行多種任務,可以對抗敵軍戰車,也可攻擊碉堡和部隊。
二次大戰後,西德裝備美國的 M47 和 M48,然而軍方並不滿意它們的性能,因此德國當局在1956年開始研發新式通用戰車的計畫。德國開發團隊與法國及義大利技術人員合作,但因為要求互有衝突,通用的「歐洲戰車」未能實現。
新的德國戰車 Leopard 1 於1963年10月1日服役,總共生產了 4,744 輛,另外還有 1,741 衍生車型。
這款戰車經過不少現代化改裝,最後一次是在1986年10月進行,德國國防軍麾下超過一千輛 Leopard 1 戰車升級到 Leopard 1A5。主要的變更是安裝新的火控系統 EMES 18。
德國當局也有考慮改裝 Leopard 2 配備的 120-mm 滑膛砲。但最後這個方案沒有實現因為德國陸軍從2000年開始淘汰老舊的 Leopard 1 戰車,不過此型戰車的外銷版依然遍布世界各地,從澳洲到加拿大都有。
1962年,西德和美國開始聯合研發工作,主要以 Main Battle Tank 70 戰車計畫為主,也就是要打造出一輛北約組織的通用戰車。聯合開發的目的原本上想要在短時間內打造出成本低廉的戰車,但從工作一開始起,雙方的條件就顯示差距頗大,例如美國想要為戰車安裝 152-mm 口徑主砲,可發射反戰車飛彈,而德國人則想要裝備簡單的 120-mm 口徑滑膛砲。
原本的預算是八千萬美金,到了1970年便暴增四倍,而戰車本身的成本就超過一百萬美金。聯合開發計畫最後結束,接著在經過大量努力與改進之後,美國人終於把未來戰車的成本壓低到可以接受的水準。在1981年,由 Chrysler 生產的戰車開始服役,這輛戰車的正式型號為 M1,並有了 Abrams 這個名字。
首批量產的 Abrams 裝備 105-mm 口徑主砲,自1984年開始這款戰車升級為 M1A1 版本,擁有更好的裝甲和德製的 Rheinmetall 主砲,也就是1960年代計畫安裝的主砲。在今日,M1A2 是公認最先進的版本,而 M1A3 也在研發中。Abrams 的生產工作在2001年停止,共計生產了 11,000 輛。
這輛戰車的研發工作始於 Main Battle Tank 80 戰車聯合開發計劃。西德人員和英國 Vickers 公司的專家合作;當計劃在1972年結束之後,英國人用這個計劃來為伊朗國王生產他訂購的 Shir-2 戰車。
當伊朗在1979年爆發革命後,合約終止,因此 Vickers 剩下七輛 FV 4030 計劃的實驗車。這幾輛實驗車成為「雞肋」。英國政府於是下令工作繼續進行,伊朗的 Shir 戰車就變成 Challenger 1。英國人在1987年的 Canadian Army Trophy 傳統北約戰車競賽中落敗,因此對這輛戰車進行全面翻新,;到了1994年,開發工作完成,新的戰車上只有用到 5% 的 Challenger 1 戰車零件。
Challenger 2 可說是完全反映出英國戰車工藝,它配備了 Chobham 裝甲,堪稱是西方世界的佼佼者,部過它裝備過時的 120-mm 口徑旋膛砲,可發射 HESH 彈,而 Perkins 對一輛重達 60 頓的戰車來說似乎也力有未逮。
二次大戰後,蘇聯境內的戰車製造商經歷了殘酷的競爭,因此到了1980年代中期,蘇聯陸軍擁有三款戰車和一款改裝型戰車服役。在這個區域,可說是違反的統一戰車型號的潮流。
Uralvagonzavod 的研發人員費了好大一番功夫才取得大幅改裝 T-72 戰車的許可,這款戰車是蘇聯陸軍中產量最大的戰車,但還稱不上完美。
在1989年,實驗車開始接受測試,到了1992年終於被陸軍採用,編號為 T-90,主要的變更是安裝完全成熟的火控器統,並增加裝甲防護及其他改良項目。改良結果各方都接受,一半的產量都用於出口,印度是最大買主,到了2013年大約有 800 輛 T-90 在當地服役。
參考來源:
Walter J. Spielberger /Die Kampfpanzer Leopard und ihre Abarten.
Zaloga Steven J., & Sarson, Peter / M1 Abrams Main Battle Tank.
Simon Dunstan, Tony Bryan / Challenger 2 Main Battle Tank 1987–2006.
S. Suvorov / Т-90. The first Russian serial t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