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車手繪插圖專題:「日本戰車」 #4 中,小林源文為各位帶來輕型戰車 Type 95 Ha-Go。這輛戰車和中型戰車 Type 97 Chi-Ha 都是日本陸軍的骨幹,可說是無役不噢。
Type 89 中型戰車剛開始服役時,日本帝國陸軍相當滿意,不過日子一久各種問題就逐漸浮現,特別是最高速度只有 25km/h,這對一隻機械化的陸軍來說是嚴重問題。因此當局在 1933 年就啟動了相關工作,要研發比 Type 89 中型戰車輕一點的戰車,到了第二年年底,第一輛原型車便完成了,這輛戰車就是「Ha-Go」(古代日本拼音字母為 I、Ro、Ha…「Go」大約意指「型式」或「型號」)。
若是你仔細讀一讀這輛戰車的開發歷史,它基本上就是一輛「迷你 Type-89」。它使用的 6 缸直列式柴油引擎和 Type 89B I-Go Otsu 上的一樣,但這輛新戰車輕了超過 5 噸,車重只有 7.5 噸左右,速度可以達到 40km/h,因此機動力有所改善,且引擎室位於戰車後方的右側,可直接從車內進入。
不過最大的不同在於換了一門主砲。在剛開始研發後不久,Type 95 輕型戰車裝備了一門 Type 94 37mm 反戰車砲。這門砲開發的時間和 Type 95 輕型戰車差不多相同,而配備這門主砲的戰車被編入滿洲的第 2 戰車團內,它們在當地進行了各種測試,像是抗寒試驗等。這門砲的仰角為 20 度,俯角則為 15 度,即使在砲塔無法轉動的狀況下,砲管左右擺動的幅度為 10 度。Type 94 37mm 反戰車砲可使用穿甲彈及高爆彈,但反戰車的性能並不突出,砲口初速相當低,只有 600m/s ,在 300m 的距離只能擊穿 4.5mm 的裝甲。要注意的是這款反戰車砲和命名類似的 Type 94 37mm 砲並不一樣。,彈藥也無法通用。
在中國境內作戰的時候,這門砲缺乏反戰車能力的缺陷變得日益明顯,因此解決的方式就是研發 Type 98 37mm 戰車砲。經過修改後,這門砲的威力增加,砲口初速達到 700m/s ,絕大部分在太平洋作戰的 Ha-Go 都是配備這門主砲。
Type 95 輕型戰車是日本陸軍的主力裝備之一,但它們不適蘇聯 BT 騎兵戰車系列或美國 M3 Stuart 輕型戰車的對手,但由於缺乏適當的後繼車種,因此 Type 95 輕型戰車就一直在戰場上作戰,直到戰爭結束。
解說:Wargaming 軍事顧問,宮永忠将
唉!我不能玩《戰車世界》,因為工作太多了...
當我在畫這幅畫的時候,我的心頭浮現出一個場景,就是剛剛經歷過武吉知馬會戰的 Type 95 輕型戰車。武吉知馬是日軍入侵新加坡的關鍵地段。在背景裡的是投降的敵軍官兵,天上還有一架日本帝國陸軍航空隊的 Nakajima Ki-43 戰鬥機。在圖片左前方的是一輛 Type 95 輕型戰車正在開下斜坡,右邊則是正在回禮的山下奉文將軍,也就是馬來之虎。馬來之虎這個外號是當時一個日本記者給的,不過山下本人並不喜歡被說成是老虎。
在幾張流傳甚廣的照片中,1942年2月15日山下奉文將軍在和英國高階軍官進行停火投降的談判時,他用力地敲著桌子;傳說他一邊用力拍桌一邊問:「要還是不要!?」不過實情並沒有那麼戲劇化,而且他對那個笨笨的口譯員感到洩氣不已。
坐在山下奉文旁邊的人是辻政信,他號稱「作戰之神」。當時的照片顯示他留著絡腮鬍。辻政信在諾蒙罕事件期間留著向傅滿洲一樣的鬍子,而且他很喜歡搶鋒頭來突出自己,不過科科達小徑戰役和瓜達康納爾島都可說是他搞出來的爛帳;不過他在戰爭過後卻表示,他深信他的作戰計畫是正確的,只是補給不足才導致失敗的結果。
辻政信是木炭工人之子。這份工作儘管看起來十分卑微,但良好的木炭和木柴其實品質要求非常高,因為這兩樣東西是當時的主要燃料,所以辻政信家中經濟還算可以,這也就是他可以受教育,並且從軍校以第一名成績畢業、接著成為菁英陸軍軍官的原因。他在故鄉算得上是個英雄,西元 2000 年時還慶祝過他誕生 100 週年,當地也有他的銅像。
日軍在東亞地區的作戰於新加坡一役達到巔峰,不過僅僅四個月之後,日軍就在6月5日的中途島海戰中受到重挫,接著則是8月瓜達康納爾島的失敗,自此之後對日本而言,戰爭的潮流開始逆轉。日本之所以會開戰,是因為要取得戰略資源,但諷刺的是資源不足的問題在整場戰爭期間一直糾纏著日本。雖然最近在日本附近的海域發現蘊藏稀有金屬,但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日本無法生產出足夠的能源,像是石油。日本唯一有的,就是勤勉且堅毅不拔的人民。在戰爭中除了人之外,我們還失去了許東東西,但我們投入了大量原本用於戰爭的資源來重新建立一個更好的國家,日本才能夠從灰燼中站起來,有了今日的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