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 2日 | 德国第6山地师“北方”的部队开始抵达,支援德军的进攻。这些部队被视为德国最重要的援军,其士兵不仅身经百战,还很熟悉地形和天气。 |
1月 3日 | 在德国进攻全面展开之际,法国部队要求必须给予斯特拉斯堡充分的防御。出于对法军困境的理解,艾森豪威尔同意了这一要求。 |
1月 4日 | 希特勒承认阿登攻势已经失败。他命令东线的德军也越过莱茵河参与进攻。 |
1月 5日 | 德军在斯特拉斯堡北部的甘布斯海姆附近建立了莱茵河桥头堡。 |
1月 6日 | 北风行动的重点从比奇转移到哈格瑙。严重减员的第21装甲师和第25装甲掷弹兵师开始向哈格瑙森林移动。 |
1月 7日 | 北风行动的第一阶段结束,德军几乎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战果。 |
1月 8日 | 美军第12装甲师对甘布斯海姆桥头堡发起初次攻击,但经过一天的激战后被击退。 |
1月 9日 | 德国军队与美国第14装甲师为争夺哈滕-里特斯霍芬及通往哈根瑙森林的通道连续鏖战了一周。 |
1月 10日 | 第315步兵师的部队抵达并开始增援美军对哈滕村的进攻。他们很快被德军击退。 |
1月 11日 | 德军试图通过占领西面的里特斯霍芬来破解哈滕村的僵局。两地都变成了杀戮场,德美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但都未能有效地压倒对方。 |
1月 12日 | 在等待更多后援部队的过程中,德美双方的士兵不断在哈滕-里特尔斯霍芬的开阔地上展开厮杀,让这片台球桌似的开阔地成为了一处人间炼狱。 |
1月 13日 | 双方的增援部队都开始陆续抵达哈滕-里特斯霍芬。双方的力量都得到了补充。 |
1月 14日 | 红军对德国中部发起进攻,迫使德军撤出莱茵河的行动。 |
哈滕-里特斯霍芬的德军成功击退了美军增援部队。 |
1月 15日 | 哈滕-里特斯霍芬的战斗烈度加剧。德军派出Flammpanzer 38(t)坦克,焚烧地下室和掩体中的美国士兵。 |
1月 16日 | 美军第12装甲师恢复对德军控制的甘布斯海姆桥头堡的攻击。经过激烈的战斗,美军第12装甲师被击退。 |
1月 17日 | 第10SS装甲师加入赫里斯海姆的战斗。凭借火力优势,彻底歼灭了美军两个营的兵力。 |
1月 18日 | 在凌晨时分,第17装甲步兵营在赫里斯海姆的阵地被完全突破,营长被俘。 |
1月 19日 | 尽管尝试将德军从赫里斯海姆驱逐,但德军桥头堡仍然坚挺。第10SS装甲师被调往哈格瑙前线。 |
1月 20日 | 法国第1军发起了“欢乐行动”的第一阶段,目标是聚歼科尔马口袋守军。 |
1月 21日 | 美国第21军的第3师开始向科尔马进攻。 |
1月 22日 | 德军在阿尔萨斯平原集结,但无法突破莫德河防线。法军第2军开始攻击科尔马口袋西北部的埃尔斯坦突出部。 |
1月 23日 | 美军第3师的第30步兵团成功推进到伊尔河,发现了一座小桥。他们在那里与德军交战,但被击退,部分部队溃散。 |
1月 24日 | 第二天,德军和美军部队在伊尔河桥上再次交战。战斗来回拉锯,直到美军第15步兵团(在坦克支援下)最终将德军逼退。 |
1月 25日 | 希特勒叫停了德军进攻。这标志着“北风行动”主要战斗的结束。战线开始大致恢复到行动开始前的位置。 |